单出是死牌,双出是王炸
一、单出死牌
有一次,在刷一个视频看到一个人在讲短视频技术,讲得还不错,还挺实用。
然后,我就去翻了翻评论。
给大家分享一招,大家一定要有一个翻评论的习惯。
因为评论代表了一部分用户的反馈、疑惑、痛点,这里面就能找到商机。
几乎所有的商机都来自于“痛点”。
你有好的方法解决痛点,则可以赚到很多很多钱。
这个视频有一个评论被顶到第一的位置。
这条评论说,我听了你讲的,总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又觉得没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我们这里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评论了。
以前,我们这里有一些人就评论说,就是讲一堆大道理,没有什么用。
根据这些评论跟踪交流下来,可以发现,这些评论的人,自己基本上啥也没有。
这个判断几乎是100%,从来没有错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这里是一篇文章,而且是一篇公众号文章。
不是搞技能培训,不是操作手册,不是一门课程。
短短的一篇文章,讲共性的原理,大家有启发、有共鸣,才能有传播率。
读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做实体的,有做互联网的,有关注房产的,各不相同。
只有讲大家共识的部分,取最大公约数,效果才能最大化。
讲得很细的,类似操作手册一样的文章我们也不是没有发过,阅读量很低。
最大公约数文章,只要你做过一些事情,看了自然觉得有启发,有用。
如果你什么都没做过,看了自然觉得无用。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这样的,单出就是一张死牌,双出才是王炸。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就上面短视频的例子而言,别人讲的已经是短视频的具体操作了,还是有人觉得没用。
因为一套课程,讲得再好,本质上不过是老师讲了几句话而已。
这套课程不是粮食、衣服、房子、汽车,而是来提升你的生产力的。
单出课程这张牌,一点用都没有。
如果你是卖农产品的,你听了,可以改善你的短视频,自然可以提升你的销量。
但是如果你本身什么都没有,你听1000遍都没有用。
金融、技术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单出是死牌,双出才是王炸。
光是金融本身,一堆钱倒来倒去,不会产生任何价值。
只有服务于实体,发现一些有生产力的项目,将钱投进去,才会产生价值。
文章有没有价值,取决于你,而不是我。
就像那个评论短视频课程的人,她根本就不做短视频,她当然觉得没用。
作者也根本不在乎她的评论,就算被顶到第一位,作者也不删。
二、双出王炸
以上的道理非常简单。
但是生活中还是有一些让人迷惑的东西。
举例来说,有些人认为颜值是王炸。
一个美女,天鹅颈,杨柳腰,就能获得很多资源。
其实这个看法是错的。
颜值也典型的是“单出是一张死牌,双出才是王炸”的资源。
如果单单是说长得好看,演艺圈里面长得好看的美女太多了。
真正能成为演员,并且火的就没有多少了。
就算是靠颜值火了,也不能长久。
古人早就意识到“色衰而爱驰”。
你不可能永远十八岁,但是永远有十八岁的美女。
但是一个美女,如果获得任何一个技能,则就是王炸。
比如+演技、+唱歌、+销售、+财务等等。
比如一个美女,是做销售的,那么颜值就能带来很强的亲和力。
别人看见你是美女的份上,破例跟你多说几句。
就这几句,可能就带来订单的增长,销售的增加。
还有一个典型的让人们误解的就是人脉。
人脉,很多人认为很重要,拼命参加各种社交。
其实人脉,也是典型的“单出一张死牌,双出才是王炸”的资源。
有些人,把和一些大人物的合影贴在墙上。
但是一旦出事了,这些大人物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
如果你不能提供相关的资源的话,就算认识很多人,一点用都没有。
以前有个给我装空调的师傅,说自己当年出道的时候,是和苏宁的张近东同一批卖空调、电器的,所以非常熟。
但是师傅也说了,有啥用呢?
他又不能给张近东带来什么价值。
最多早期的时候,跑去买东西,能找张近东要点优惠。
但是当你手上有资源、技能等价值的时候,你的人脉多,就非常有用。
因为你可以非常快的将资源卷积起来,形成巨大的价值,成为一个王炸。
所以,其实操作是相反的,当你具备较多资源的时候,你就应该多去认识人,多去增加自己的人脉。
罗永浩就曾经谈到T1发布后,手机圈很多人觉得他做的还不错。
但是由于他没有跑到手机圈社交,导致一些很轻松可以解决的问题,后来花了很大的代价。
而当你自身没有太多资源和技能的时候,就应该专注技能的提升和资源的积累。
你到处跑各种场子,进行社交,其实认识那么多人也没有什么用。
你不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就算是认识一下,别人后来也把你忘了。
三、卷积资源
其实发出“无用”这样评论的人,本身没有什么资源,也比较迷茫。
那么资源是怎么来的呢?
我和很多大咖交流过,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
干的过程中卷积起来的。
比如说,你是卖苹果的,那你就去摆摊去卖。
卖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些客户觉得你的苹果不错,人也靠谱,就多次来买。
你就获得了一些稳定的客户资源。
可能是某一天,有个客户说,小伙子,你这里有没有桔子?
你说没有,其实你也不知道哪里可以进货桔子。
因为客户需要,然后你就找一个卖桔子的,给客户代购一篮桔子。
找你卖桔子的多了,你就从中卖桔子的同行那里找到卖桔子的众多进货渠道。
从中间选一个价格便宜,质量可靠的渠道。
这样,你就获得了一个进货的资源。
突然有一天,有个客户说,小伙子,你这里有没有榴莲?
你也不懂榴莲,也没有进货过榴莲,你就去找啊。
同样的道理,只要能赚钱,进货渠道总是可以找到的。
这样,你就可以考虑开一家水果店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自然认识了一些跟你一起摆摊的同行,就可以一起开一家水果店。
这样人力资源也有了,水果店可以开起来了。
哪天,你发现可以在视频号上卖水果,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大V了。
然后你就开始卖百货了,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你曾经只是卖水果的。
抖音上确实有一些人,开始是卖什么东西的,然后用户就很好奇,你这些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然后他们就变成制作达人了。
除了你主动地去找资源,还有一个被动过程。
你一旦开始干,别人就慢慢都知道你是干这个的。
就开始找你,资源就开始向你聚集了。
这才是“脚手架定律”的真义,而不说仅仅靠上班获得资源。
有很多迷茫的人问我,我真的不知道该干些啥可以赚钱。
我通常会问一个问题:
你在工资之外的第一笔收入是什么?
每个人周边的资源其实是不同的,路径也是千变万化的。
你没有别人的资源,照抄别人的模式是不会成功的。
你工资之外的第一笔收入,往往体现了你资源卷积起来之后的变现。
你别看是一笔不大的收入,可能就是你周边所有资源的综合体现。
然后你就考虑这笔钱能不能重复赚,放到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地方。
既然赚到了第一笔钱,就有可能有第二笔钱,第三笔钱。
失败是失败之母。
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败从来不是成功之母。
成功,就是成功的事情反复做。
大部分人,从来没有赚到过工资以外的任何一笔收入。
确实,有的人工资以外的第一笔收入只是意外所得。
那就要继续探索,直到获得第一笔收入。
接下来,你就考虑三个问题:
你为什么人群提供价值?
你提供的是什么价值?
你是在这个领域是最什么什么的人?
“什么”这个部分,那是要由你来填空的,而不是我。
四、结语
人的基本需求无非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爱恨情仇”。
除此之外的资源,往往都是“单出是一张死牌,双出才是王炸”。
比如颜值、人脉等等。
真正要获得成功,还是要自身具备一定的实力。
而这些,都是在干事的过程中卷积起来的。
出来干,重要的是出来。
上台演讲,重要的是上去。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