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要求“粮食安全”的时候,最好听听农民的意见
原创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漫天霹雳Plus
微信号
gh_5d7427614208
功能介绍
经济学与人生
前几天我写了
砍掉管制,就能居者有其屋
这篇文章,意思是说,房价高的原因是施加在房地产领域的管制和干预太多了,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土地供给、房地产行业的种种管制和干预打击生产、信贷扩张等等。因此,在土地问题上,
应当放开土地供应限制,让农村土地自由入市,农民自主决定土地用途,这样房价必定会大幅度下降。
不看别的,你就看小产权房,看城市近郊的农民在自家宅基上自建七层楼对外销售,价格绝对是直线下降的,这还依然是在种种管制之下的价格,如果放开限制,价格还会再下降。这些房子
没有房产证,
失去了金融属性(这也是管制的结果),但是
完全满足居住需求。
你要把房子当成一个
投资品,
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
文章发出后,收到了好几位
读者的私信,其中这位最典型:
你看这位就是典型的脑子被洗的干干净净的人,一个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农民指手画脚的独裁分子,一个自己整天打螺丝,却关心着“国家大事”的“大旗党”。
这种人还是保守主义者:我一个城里人,怎么可能去种地呢?种地就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就应该为我种地。在他看来,阶层等级秩序应该是固定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最好。
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只有每个人的粮食安全
其实没有所谓“
国
家粮食安全
”
这个问题,
有的只是
每
个人的“
粮食安
全
”。
每一个人都吃饱吃好了,就粮食安全了。用一个集体主义的国家粮食安全的概念,能代表什么、说明什么呢?“全国粮食总产量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90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这能证明每个人吃得都一样饱一样好吗?
假如粮食总产量很高,你从总量和平均数上看,似乎一切“安静祥和”。但是有些人钟鸣鼎食、有些人食不果腹,你能说粮食安全了吗?
合计数、平均数,这些宏观的概念对经济分析毫无意义。经济问题,必须从微观的个人行动出发来分析。因为社会就是每个人行动和互动的结果。
所以我诘问这个读者,你要是觉得粮食不安全,你自己去种地就完了,凭什么要求农民种粮食给你吃?你一个城市人高高在上的,难不成农民是你的农奴,专门伺候你吃喝的?
保障每个人粮食安全的办法
我国的国土面积就这么大,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一段时期也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之前就发生饥荒?而为什么现在,同样的国土面积和可耕种面积,
城市化率已经达到
66
%,
城市人口
都没有
自己种粮食,
但是每个人都吃的更饱更好了?
因为改革开放,因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保障产权,激励资本积累,由此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延长生产结构,推动技术进步,于是可以在土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取得更大的产出。所以我们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这也是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的经济进步之路。
由于资本积累带来的技术进步,
可以投入更少
的人力用于农业生产且实现几何式的产出提升,有限的劳动力就可以用于满足除温饱之外的其他更不重要的需求,这就是生活水平提升的过程。
劳动力
是
稀缺的生产要素
,本来就应该被经济地
利用。
而
不是把所有人赶去“
用勺子
挖运河
”
,
让就业率飙升
。假如资本积累非常雄厚,技术进步足够快,让一个人工作就可以养活四口之家,即其余三个人“失业”,有什么不好的呢?
那些认为必须“充分就业”的人,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在没有资本积累,技术落后的原始农耕时代,就业是最充分的——所有人全年无休,都在土地上日夜劳作。但是那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
但是,即便资本积累提高、技术进步很快,但
一国的可耕种土地资源和
土地肥沃程度不同,仍然是制约粮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乌克兰、美国西部大平原,是沃野千里的黑土地,阿根廷是一望无际的潘帕斯草原,
而
日本和
瑞士
则在山峦叠嶂之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很少,那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产出不同。
如果瑞士和日本在山里种粮食,可能技术水平再高,也无法满足本国国民的粮食需求,所以要保障他们自身的粮食安全,要采取什么办法呢?
发挥比较优势,分工合作,开展自由贸易。
瑞士人生产手表,比起美国西部大平原的农场主更有比较优势,因此,瑞士人获得粮食的最佳手段,不是在阿尔卑斯山里种粮食,而是用自己生产的手表,换取美国人的粮食。
这个道理在国际和国内,都是一样的。我国东北大平原生产粮食,更有比较优势,而浙江的山地就不适合种粮食。于是,义乌人生产各种小商品,就是他们获得东北大米的最佳手段。
放到不同的职业,也是一样的。西北山区和黄土高原的农民,如果自己种粮食,全年无休也不一定能吃得饱,那么他吃饱饭的最佳办法,是抛弃那些薄田,去城里打工,用打工赚来的钱,可以买数倍于自己耕种带来的粮食。黄土高原上,是种不出来水稻的,但是农民进城打工,一个月赚3000块,就可以在超市买1500斤大米。
以上,就是保障每个人粮食安全的正确办法。总结如下:
1、必须保障产权,鼓励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必须实行分工合作,
充分发挥
比较优势,
自由交换,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实行自由贸易;越是自由贸易,粮食安全就越有保障,越是阻断国内和国际的自由贸易,粮食就越不安全。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必须奉行市场经济。
如果实行计划经济人民公社,你就是把全国
96
0万平方公里全都划成“红线”,那也
吃不饱饭。
这事情我们的先辈
不
是
没经历过。
能
吃饱饭,也就这几十年时间
。
如果进行管制干预,破坏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即便是乌克兰肥沃的黑土地和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那也会让人吃不饱或者吃不好。这两个国家如此好的自然条件,居然能搞得一塌糊涂,也是不容易。
这个事实充分证明,
贫穷没啥好研究的,
富裕才值得研究。
如果阻断自由贸易,搞自给自足,实际上就相当于非要在戈壁滩上建写字楼写代码,在深圳划一条红线种粮食。这就是
让不利的生产条件得到利用,而把有利的生产条件
弃之不用。
这就是消灭比较优势,毁灭资本。
这是蠢材才会干的事情,必定导致贫穷和吃不饱。
并不是所有东西都
必须
去自己生产,
你现在手里的东西,有几样是自己
生产出来的呢?
而是要靠分工合作,发挥比较优势。
人的
天然的能力差异,
地球上各处资源
的丰裕程度不同,
分工,以及它的对应现象合作,
就必然发生。
分工合作比起自给自足能
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交换双方,人类
完全
能够通过理性认识到这一点。
结论是:自给自足导致贫穷落后,分工合作促进繁荣富裕。
让每个人都吃的更饱更好的,从来不是自给自足,而是
国内的市场经济和国际上的自由贸易。
大规模的饥荒,从来都是
破坏市场机制、阻断自由贸易的结果。
市场经济,没有大规模
饥
荒
。
别人不卖给我们了怎么办?
我们假定有朝一日发生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粮食供给严重不足了。
但只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没有发生自然灾害的国家和地方,就会大量生产粮食,通过贸易增加灾区供给;另一方面,深圳的写字楼
都可以种粮食增加供给,
别担心技术问题,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沙漠里都能种粮食,以色列不就是这样搞的吗?
这就是价格机制协调市场的过程。因为一旦发生天灾,粮食价格必定上涨。只要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泰国人就会将大米送到中国,深圳的写字楼里种粮食就会有利可图。
价格机制能够有效地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需求最迫切的领域之中,
市场经济
会自发地实现供需均衡。
那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许多人说的,你不搞自给自足,外国跟我们闹矛盾不出口给我们怎么办?
首先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你不可能跟谁都闹矛盾。当然这也从反面承认了,只要实行市场经济,粮食安全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其次,既然知道闹矛盾不好,那就别闹矛盾;或者即便是闹矛盾了,也搞单边自由贸易。贸易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国家不应当干预。
国家干预贸易,就是不让人们买外面物美价廉的粮食,就是让人饿死,或者让人在不利的条件下生产,一年到头专门种粮食还不一定能吃饱,也就是,把人不断地降格为动物。
第三,只要开放贸易,不愁别人不出口给咱们。生产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东西卖出去。泰国的大米不出口给我们,难道要烂在自己家里吗?美国西部大平原的农场主,如果不让他们出口大豆,他们自己就会跟美国政府大闹不止。美国整天要跟中国打贸易战,但是他们的政客每次来,都要谈的是,你要多进口我们的农产品。
你是一个消费者,你花钱,有的是人供给,怕啥呢?哪怕是敌对国家,双方的民众也无冤无仇,只要国家不阻挠,他们乐意将东西卖给敌国的民众。谁都不会跟钱有仇。
第四,即便为了论述方便,假定最极端的情形,就是没有人出口了,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
土地并非被完全利用了,
人类只会使用
高效
率的土地,
那些边际以下的土地会因此而“失业”。
广袤的农村,有大片大片废弃的土地,原因是耕种它的机会成本太高,无利可图。
但是
只要
你的粮
食不再安全了,这些边际以下的
土地马上就成为边际以上,重新投入使用。
中国粮食,从来都没有自给自足
那些认为划定耕地红线的人,该不是真以为中国的粮食是自给自足的吧?
中国有14亿人口,广袤的国土上,优质的可耕种土地并不多,青藏高原、西北戈壁、闵浙山地,并不适合耕种。高耸的秦岭山区,同样不适合农业种植。
长三角珠三角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也不适合种粮食。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就适合人居住、适合发展工商业。在上海和深圳划红线种粮食,简直就是暴殄天物,算一算机会成本,那里的粮食应该卖到1万块钱一斤才划算。
稍加思考就知道,如果依靠自给自足,根本是不可能吃饱的。
根据海关总署和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1.6亿吨,同比增长11.7%。进口金额为8229780.6万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了34814.2万美元,同比增长1%。我国粮食总产量是1.3万亿斤,即6.5亿吨,那么进口占到粮食总量的比例是
近20%。
从进口粮食的结构看,大豆仍占大头,全年进口量为9941万吨、比上年增长11.4%,占全部粮食进口量的6成以上。
我让“文心一言”按照海关总署的数据帮我画了一个国别、种类和数量简表:
我国的大豆产量是每年
2000
万吨,每年要进口大约1亿
吨,才能满足需求。
这意味着
,即便是那
些最“
爱国
”
的
人,
家里吃的大豆油
、
喝的豆
浆、
吃的
豆腐,里面都有美国的大豆
;
你不吃豆腐吃鸡蛋,
不
喝豆浆喝牛奶,
里面照样有美国的大豆,因为
养鸡养牛,
需要美国的大豆
做的
豆粕饲料。
这些数据都是很好查的,官方也是公开的,
但是许多人
根本不查
,他们就记住了一个
政治概念性的“
红线”;他们只知道喊粮食安全的口号,并且二极管思维地认为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自给自足。
给人感觉
他们村里没有通网,或者更准确地说,
他们的脑子掉线了。
当你“关心”农民的时候,最好问问农民的意见
许多人都在“关心”农民,关心的方式五花八门。涉及到农民权益的,最著名的观点就是,不能让农村集体土地自由转让和入市,否则的话,资本家就来兼并土地了,农民不是成了失地农民了吗?
当然,还有粮食安全。农民都不种地了,跑城里去打工了,城里人吃啥啊。
他们并不关心农民,他们关心的是自己。他们从未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而总是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农民头上。其种种呼吁,结局就是
把农民锁死在土地上。
那些担心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因此不准农民自主地处分土地的城里人,我想问问他们:
农民可不可以主张城里人的房子不能卖呢?因为一旦你卖了,
你不就成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了吗?
城里人要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认为农民就应当为他们种地。那农民可不可以说:为了保障我的摩托车安全、电视机安全、电风扇安全,你们城里人就必须一辈子在工厂里打螺丝呢?
一项资产如果失去了他最重要的权能——处分权,那就必然价值大打折扣。不让农民的土地自由入市流转,结果就是这片土地的资本价值直线下降,大幅度地减少了农民的收益。
农民是没文化,但是农民比城里人受到的观念污染更少,他们有常识,有朴素的自由观念。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不用你教他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使用和处置他们的财产,
不用城里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替人家做判断。
城里的“眼镜侠”知识分子,比农民要虚伪一万倍,因为农民很诚实,不会隐瞒自己的利益诉求,而眼镜侠则不论有多少坏心思,都包装成高大上的词汇。
他们是玩政治的高手,因为政治,就是用虚假的词汇,隐藏真实利益动机的肮脏活动。
呼吁福利制度的人,打着关爱弱势群体的名义进行。但农民并不是呼吁福利的主力军,
城市里那些
退休的公务员和
国企退休员工才是。
农民的孩子在城市里搬砖,
没有钱给自己
在农村的父母,
却每月拿出工资的
30-40%缴纳各种社保税,
供养城市里跳广场舞的大妈。
农民也没那么重视
义务教育,
他们希望自己的
孩子学门手艺,尽早找到工作;
是城市里的
父母,不断在呼吁
公费教育
,
用企业和农民的孩子上交的税金,
将他们的孩子一路送到
重点大学。农民的孩子,没几个享受过巨额税金补贴的公立教育。
农民也
从不呼吁信贷扩张,
他们有朴素的认知,
钱印得多了就不值钱了。
是城市里的人,
不断地在呼吁印钞票,
以使他们的资产升值,
新增的钞票先流到城里人的腰包,形成了对农村人购买力的剥夺。
农民也没有盼望过谁给他们补贴,他们只希望那些妄人少管闲事,让他们自主选择。
是城市知识阶层,整天在呼吁给农民发补贴,已经进城的人随声附和,于是政策就出台了。
但城市
福利制度,不断地垒高了城乡
壁垒;农村的补贴制度,则
让农民放弃了奋斗精神,变成了依附于体制的低能群体。
这种政策
打击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制度,人口会天然地向资本密集、因而工资率较高的城市转移。
许多城里人的呼吁,动机绝不单纯。他们就是
不想让农民进城抢自己的
工作,就是想筑起高高的城乡壁垒,
把农民禁锢在农村土地上。
这是城市人给农民挖下的一个大坑,给农民筑起的禁锢之墙。他们就是要让农民和自己形成永远的阶层固化,这样自己才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福利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方便。
农民也不上网发表意见,不装腔作势地关爱他人,是城市里的闲人天天在网上逼逼,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一项一项打着关爱农民的名义却减少农民福祉的措施就由此出台。
摘下自己虚伪的面具,别趾高气扬地教农民怎么生活,砍掉禁锢在农民头上的种种枷锁,别去“关心”农民,让农民自由选择,才是对农民最好的关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漫天霹雳Plu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