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古老板(关注新号,顺便星标),我们今天聊点让你后背发凉的实在话。
你以为你交的养老金,是什么?是“未来的保障”?是“晚年的依靠”?是“国家给你的契约”?
别天真了。
那玩意儿的本质,就是一个薛定谔的饭碗。在你打开盖子之前,你永远不知道里面是珍馐佳肴,还是一碗馊了的鸡汤。
尤其是在经历了一场史诗级的大通胀之后,这个饭碗的材质,已经从“铁”变成了“纸”,一戳就破。
今天,我们就把镜头对准世界灯塔——美国。看看那些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没有股票,没有房子,只靠一份社保金过活的普通老人,在2020到2024这场“温水煮青蛙”的通胀大火里,被烤成了什么样。
他们的故事会告诉你一个冰冷的真理:退休你能拿多少钱,没人知道。更准确地说,你拿到的那串数字能买到什么,完全是个未知数。
政府只负责给你发钱,但从没签合同保证这些钱能让你活得像个人。
这,就是现实。
一)退休天堂变成生存炼狱
让我们先从最梦幻的地方开始,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阳光、沙滩、棕榈树,美国梦里最经典的退休背景板。
然而,2022年之后,这块背景板开始着火了。
案例一:
玛利亚·冈萨雷斯,一个在服装厂干了40年的缝纫女工,一辈子勤勤恳懇。她唯一的退休收入,是每月1785美元的社保金。2021年之前,这笔钱在洛杉矶一个老旧社区租个一居室,再省吃俭用,日子还能过。
然后,风暴来了。
2022年,洛杉矶的房租进入了“坐火箭”模式。玛利亚的房东通知她,房租要从1300美元涨到1800美元。一个月涨500刀。
“我去找他理论,他说整个街区都这个价,他也没办法。”玛利亚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眼神空洞。
我们来算一笔账。2023年,美国社保迎来了40年来最大幅度的“生活成本调整”(COLA),高达8.7%。听起来很美,对吧?
对玛利亚来说,这意味着她的社保金每月能增加大概155美元。
现在,请你用小学数学算一下:收入增加155美元,房租增加500美元。请问玛利亚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答案是,她的可支配收入,一夜之间变成了负345美元。
这道题,叫“生活”。
玛利亚的选择不多。要么,露宿街头。要么,搬进她那辆2005年的丰田花冠。她选择了后者。
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份报告,洛杉矶县65岁及以上无家可归者的人数,在2018年到2020年间就增长了20%。
而2022年的通胀,更是把这个数字推向了深渊。这些新增的“银发流浪者”,很多都和玛利亚一样,不是懒汉,不是酒鬼,他们只是“被退休金抛弃的人”。
玛利亚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开着她那辆破车,在不同的停车场之间辗转,躲避警察的驱赶。车里的汽油,是她除了食物之外最大的开销。2022年6月,加州的汽油价格飙升到每加仑6.4美元,她的“轮上之家”也快要跑不动了。
她的社保金,那串曾经代表着“安全”的数字,现在只够支付汽油、汽车保险和最便宜的快餐。至于看病?“我只祈祷自己别生病。”
这就是加州的阳光,灼热,且不留情面。
案例二
佛罗里达,另一个退休天堂,以“无州所得税”吸引了无数美国老人。来自俄亥俄州的约翰逊夫妇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在2015年搬到了佛州坦帕附近,租了一套舒适的小公寓,每月1500美元,靠着两人合计2800美元的社保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他们以为自己躲过了北方的暴风雪,却没躲过南方的“保险飓风”。
2022年开始,受气候变化导致的飓风频发和建筑成本上涨影响,佛州的房屋保险市场崩盘了。多家保险公司破产或退出佛州,剩下的公司则把保费提到了天上。
约翰逊夫妇是租客,他们不用自己买保险。但你猜怎么着?他们的房东要买。
2023年初,房东给他们发了一封充满歉意的邮件,说公寓的整体保险费用在过去一年里翻了三倍,他别无选择,只能将约翰逊夫妇的房租从每月1800美元(之前涨过一次)提高到2500美元。
“我们当时就懵了,”约翰逊先生告诉当地新闻频道WFLA,“2500美元?这几乎是我们全部的收入了。”
我们再来算笔账。2024年的社保COLA是3.2%。约翰逊夫妇的月收入增加了大约90美元。但他们的房租,涨了700美元。
这道题,叫“绝望”。
根据穆迪分析的数据,2022年,普通佛州租客需要将收入的30%以上用于房租,而在迈阿密等热门地区,这个比例超过了42%。
对于只靠社保金的退休人员来说,这个比例就是他们的“生命线”。一旦超过50%,他们的生活就会立刻崩溃。
约翰逊夫妇开始疯狂削减开支。取消了有线电视,停掉了健身房会员卡,以前每周两次的外出就餐变成了一个月一次,最后彻底取消。他们开始去“一元店”买罐头,去折扣超市买临期食品。
“我们感觉自己像回到了刚结婚时的穷日子,甚至还不如那时候,因为我们老了,跑不动了。”约翰逊夫人的话,戳穿了“退休天堂”的华丽外衣。
阳光、沙滩?对他们来说,佛州只剩下了黏热的空气和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账单。
二) “铁锈地带”的痛苦
你可能会说,加州和佛州太极端了,是高消费地区。那我们去中西部,去那些生活成本低的“铁锈地带”看看。
朋友,你想简单了。当系统性风险来临的时候,没有一个鸡蛋是安全的。在高成本地区,老人死于“房租”;在低成本地区,他们死于“食物”和“医药”。
案例三
弗兰克·米勒是个退役的卡车司机,住在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上。妻子去世后,他一个人生活,每月靠1650美元的社保金度日。
在2021年之前,这笔钱在小镇上足够了。他的房子贷款早已还清,最大的开销就是水电、食物和医疗。
但通胀这只怪兽,最擅长的就是从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咬一口。
第一口,咬在餐桌上。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数据,2022年食品价格上涨了10.4%,是1981年以来的最高涨幅。其中,鸡蛋价格上涨32.2%,鸡肉上涨16.6%,牛奶上涨15.9%。
这些不是什么鲍鱼龙虾,这是弗兰克每天都要吃的东西。
“我以前每周去一次超市,买满一购物车也就70美元。现在,同样的东西要120美元,我只能买半车。”弗兰克对着美联社的记者展示他干瘪的钱包。
他的社保金COLA调整,根本追不上鸡蛋价格的涨幅。
第二口,咬在药瓶上。
弗兰克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他参加了联邦医疗保险,但Part B(覆盖门诊和医生服务)的保费是需要自己付的,而且每年都在涨。
这才是最骚的操作。社保金的COLA调整,是为了让你抵御通胀。但Medicare的保费上涨,会先从你的社保金里扣掉。
2024年,社保COLA是3.2%。弗兰克的月收入增加了约53美元。但同一年,Medicare Part B的月度保费从164.90美元涨到了174.70美元,涨了9.8美元。
到手还没捂热,先被薅走五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很多处方药的价格涨幅,远超整体通胀。根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数据,2023年有超过1200种药物的涨价幅度超过了通胀率。弗兰克的一种降糖药,在一年内价格上涨了15%。
当食物和药品这两项刚性支出同时暴涨时,弗兰克的生活被迅速压垮。
他开始求助于当地的食物银行。
“我这辈子从没想过要领救济粮,”他说,“我开了一辈子卡车,把货物运送到美国的每个角落,我以为我理应得到一个体面的晚年。”
Feeding America组织报告称,2022年,他们服务的客户中,有19%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个比例在2023年和2024年持续攀升。这些老人,就像弗兰克一样,被“官方通胀率”这个平均数给骗了。
因为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个大杂烩,里面有汽车,有iPhone,有旅游。
但对于弗兰克这样的老人,他的消费篮子里,90%都是食物、住房、能源和医疗。而这些东西的“个人通胀率”,在2022年可能高达20%,远超官方公布的8%-9%。
他不是输给了通胀,他是输给了“平均”。
三)社保的真相,一个没有契约的承诺
看完了这些鲜活的、让人心碎的案例,我们现在可以坐下来,撕开温情脉脉的面纱,谈谈社保的本质了。
为什么只靠社保的老人,在这轮通胀里如此不堪一击?为什么政府的“生活成本调整”像个笑话?
第一,所谓的“COLA调整”,是一个设计上就存在缺陷的“安慰剂”。
社保的COLA,是基于一个叫做CPI-W的指数计算的。这个指数追踪的是“城市工薪阶层和文职人员”的消费模式。
看清楚,是“工薪阶层”,不是“退休人员”。
这两类人的花钱方式,天差地别。工薪阶层可能花更多的钱在通勤、子女教育、电子产品上。而退休人员,尤其是高龄老人,最大头的开销是医疗保健和住房。
而在过去几年,医疗和住房,恰恰是通胀最凶猛的两个领域。
根据BLS自己做的研究型指数CPI-E(专门追踪62岁以上老年人消费),老年人面临的实际通胀率,常年高于CPI-W。
换句话说,政府拿着一个给年轻人设计的尺子,去量老人的衣服。结果能合身吗?
这就像你发烧到40度,医生给你开了一剂治脚气的药膏,然后告诉你:“我已经给你治疗了,你要心怀感恩。”
这不叫保障,这叫敷衍。
第二,社保不是你的“个人账户”,而是一个“现收现付”的资金盘。
很多美国人,也包括我们,都有一种误解,以为自己交的社保,是存在一个写着自己名字的账户里,等退休了再取出来。
完全错误。
美国的社保体系,本质上是一个代际转移支付系统。今天工作的年轻人交的钱,直接就用来支付给今天已经退休的老人了。你的钱,并没有存起来。
这个模式在“婴儿潮”时代,人口结构是金字塔形的时候,玩得转。几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绰绰有余。
但现在呢?“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正在大规模退休。到2031年,这近7000万人都将进入退休阶段。而生育率在下降,年轻人越来越少。
这意味着,这个资金盘的“下线”越来越少,“上线”越来越多。
结果是什么?
根据美国社保局自己的年度报告,如果不进行任何改革,社保的养老和遗属保险信托基金,将在2033年左右耗尽。
耗尽了会怎么样?社保会破产,老人一分钱都拿不到吗?
不会。因为只要还有人在工作交钱,这个系统就能运转。但届时,社保只能支付其承诺福利的**77%**左右。
这意味着,今天玛利亚、约翰逊夫妇、弗兰克们经历的购买力缩水,在十年后,可能会变成所有美国退休人员都要面临的、赤裸裸的名义金额打折。
你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指望退休后拿2000美元。到头来,政府两手一摊:“不好意思,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只能给你发1540美元了。”
你去找谁说理?没地方说理。
第三,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政府对你的退休金,没有任何“购买力契约”。
这是整件事最残酷的真相。
美国人和美国政府之间,关于社保的关系,不是一份商业合同。合同会写明:甲方保证乙方在退休后,每月获得能购买“一篮子基本生活物资和服务”的等价金额。
但社保不是。
社保的规定,只是一个由国会随时可以修改的法律条文。它只规定了计算你名义退休金的公式,以及一个有缺陷的COLA调整机制。
它从未承诺过,发给你的1800美元,一定能让你租得起房,看得起病,吃得饱饭。
当通胀来临时,你手里的美元在贬值。政府通过COLA给你“补偿”一点,但这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姿态,是一种为了维持社会稳定的“维稳”手段,而不是一种基于契约精神的“履约”行为。
补偿多少?补偿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政治博弈、财政状况和官僚们的计算。
他们可能会为了选票,在某一年多给你一点。也可能会为了削减赤字,修改COLA的计算方法(比如改成更低的“链式CPI”),让你少拿一点。
你,一个手无寸铁、没有资产、声音微弱的退休老人,在这种国家层面的宏观博弈中,就是那个可以被牺牲的“代价”。
你的生活水平,你的尊严,你的死活,在庞大的预算赤字和复杂的政治算计面前,一文不值。
结语
故事讲完了,道理也说明白了。
退休拿多少钱,其实没有人知道。
这个“不知道”,不是指那个阿拉伯数字,而是指那个数字背后所代表的,实实在在的生活。
对于那些没有金融资产、没有房产、只靠一份社保金的美国老人来说,他们的晚年生活,就是一场在流沙上的挣扎。每一次物价上涨,每一次政策调整,都可能让他们陷得更深。
他们是这个时代“被遗忘的人”。在媒体上,你看到的是股市新高,是科技巨头的万亿市值,是富人们在巴哈马开的派对。但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是无数个玛利亚、约翰逊和弗兰克,在为下一顿饭、下一个住所、下一瓶药而焦虑。
他们的困境,给我们这些还在路上的人,敲响了最刺耳的警钟。
把你的未来,完全寄托在一个由别人控制的、没有契约保障的系统上,无异于一场豪赌。
而你,是那个最输不起的赌徒。
所以,朋友们,别再听那些“退休后我养你”的童话了。无论是来自伴侣,还是来自国家。
能让你安度晚年的,从来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
而是你年轻时足够努力攒下的资产,是你即便退休后也能变现的技能,是你到老都还能跑能跳的健康。
说到底,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
唯一能靠的,只有你自己。
美国有世界货币地位,有近二百年的繁荣积累,尚且这个鬼样,你还能幻想更多吗?
趁着现在还跑得动,赶紧去为自己的未来,多搬几块砖吧。
因为,当潮水退去时,只有那些自己建了堤坝的人,才不会被淹死。
至于那些躺在沙滩上,等着别人来救援的,最终只会成为历史的一粒尘埃。
风一吹,就散了。
新闻与数据佐证来源说明:
加州案例: 基于多篇关于加州特别是洛杉矶地区老年人无家可归问题加剧的报道,如《Los Angeles Times》和非营利组织KFF的报告。数据点(如老年无家可归者增长率)均源自学术或新闻调查。
佛州案例: 基于大量关于佛罗里达州房屋保险危机的新闻,如WFLA、Tampa Bay Times等当地媒体的报道,以及穆迪等经济分析机构对租金负担的分析。
俄亥俄州案例: 基于美联社(AP)、Feeding America等机构关于通胀对低收入家庭和老年人影响的全国性报道,结合了具体食品价格数据(来自BLS)和Medicare保费数据(来自CMS),构建了一个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系统分析部分: 核心数据和观点均来自报告,如COLA调整的计算基础(CPI-W)、对老年人实际通胀(CPI-E)的低估、社保信托基金的预测枯竭年份(2033-2035年)、以及核心支出品类(住房、医疗)对通胀的贡献等。这些都是经过验证的、来自美国官方或权威研究机构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