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的恨意
原创
邓新华
只给少数人看
中国工人在巴西发生的这个事,最让我感觉绝望的,是那种来自“好人”的莫名恨意。
我一再说,我们市场派也是为工人的利益考虑。我们只是认为,工人自己更看重到手收入,这得尊重他们自己的判断。
但是许多人却非常愤恨地指责我们为资本辩护,有的人还毒骂我们。
对我个人来说,被骂就被骂,但我感到悲凉的是,人们至今都走不出动机论,不懂得客观看因果关系,不懂得违反经济规律的善意会铺就地狱之路。
也不知这世界的希望在哪里!
只能寄希望于人工智能了。
我也反对很多人的观点,但我会区分对方的价值问题和认知问题。
比如,读历史,很多人赞同、支持历史上那些“雄主”,但这里面分两类。
一类人是羡慕“雄主”的“功业”。对于被作为炮灰的亿万老百姓,他们会说:“这是皇帝建功立业的必要代价。”“大象走路,难道还要小心避免不踩到蚂蚁吗?”
这一类人,就是价值观问题。他们自己就是韭菜、工蚁,却喜欢站在帝王的角度,想象着自己就是那些帝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爽死了。为了这无上的爽感,牺牲老百姓又算得了什么事呢?
对这种人,我只有鄙视。
另一类人是认为,那些“雄主”以百姓为炮灰,但更多的老百姓因此而受惠。比如对朱元璋为了稳固朱家的统治,禁止海外贸易,“片帆不准入海”,他们不认同皇权,但认为这举措保障了老百姓的安全。
这一类人,就是好人犯了认知错误。对认知错误,我不鄙视,只用经济学道理去澄清。
有的人同时兼具价值观问题和认知错误。比如,对于朱元璋禁海,他们一方面认可朱家皇权的正当性,皇帝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准你贸易,有错吗?另一方面又认为这客观上有利于老百姓。
对这类人,鄙视其价值观,指出其认知错误,就可以了。
区分价值判断和实证判断,这是非常基本的现代文明的思维方式之一。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却没有。
这其实是一种思维的偏狭。
怎样才是真的为工人好?别人在政策主张上必须和他们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是坏人,就是丧尽天良,就毒骂。
这种思维,只会钻进牛角尖,恶化工人的处境。
可,他们还觉得市场派钻进了牛角尖。
我只是主张,应冷静考虑这些做法是否真的对工人有利。我的主张当然也有可能错了,但,起码的,我
不攻击他们的
动机。分得清价值问题和实证问题,是不钻牛角尖的基本要求。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只给少数人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