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自雇EP(Employment Pass)是许多创业者和专业人士选择的移民途径。然而,申请过程中存在不少需要注意的细节,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拒签或后续续签困难。
本文将详细解析自雇EP的申请要点,帮助你避开常见误区,提高成功率。
公司注册与运营:避免“空壳公司”嫌疑
新加坡人力部(MOM)对自雇EP申请人的公司运营情况有严格要求,空壳公司或缺乏实际业务的公司容易被拒签。
关键要求:
注册资本:建议至少5万新币,传统行业(如餐饮、零售)建议10万新币以上。
办公地址:需有真实办公场所,挂靠共享空间可能被质疑。
业务流水:首年建议至少有10万新币的营收,并提供相应的业务合同或发票。
本地雇佣:建议至少雇佣1名新加坡本地员工并缴纳CPF(公积金),以证明公司对本地就业的贡献。
避坑建议:
选择高附加值行业(如科技、金融、教育),这些领域更容易获批。
确保公司有实际业务运营,如建立官方网站、签订客户合同、开具发票等。
薪资设定:合理匹配个人资历
2025年EP最低薪资标准为:
非金融行业5600新币
金融行业6200新币
常见误区:
薪资过高但资历不足:例如,月薪1万新币但仅有3年普通岗位经验,可能被MOM质疑“薪资与能力不匹配”。
现金发薪:工资必须通过公司账户发放,现金支付可能被视为造假。
避坑建议:
参考同行高管薪资水平,建议设定在8000新币以上。
保留完整的工资单、银行流水和完税证明,以备审查。
材料准备:确保一致性,避免低级错误
材料矛盾是EP申请被拒的常见原因之一。
易错点:
个人信息不一致:如身份证出生年份与学历时间不符。
职位描述冲突:工作证明写“经理”,但商业计划书自称“CEO”。
过往签证记录:曾持有WP/SP签证但未提供能力提升证明,可能影响EP申请。
避坑建议:
所有材料交叉检查3遍,确保逻辑一致。
提前做好学历认证(如学信网或WES认证),尤其是非本科申请人。
COMPASS打分制:提前规划,避免凑分失败
2025年起,EP申请强制采用COMPASS评分体系(满分100分,需≥40分),主要考察:
薪资竞争力(金融业建议7000新币以上)
学历(本科加分,非学历可用行业经验弥补)
行业紧缺性(AI、绿色科技、Web3等领域优先)
避坑建议:
提前模拟打分,如分数不足,可通过提高薪资或雇佣本地员工补足。
避免选择“黑名单行业”(如按摩院、咖啡店),这些行业申请EP容易被拒。
警惕“快速拿身份”骗局
部分中介宣传“48小时拿EP”“低成本包过”,实际存在诸多风险:
隐藏费用:初期宣传18万人民币,后续可能要求支付高额公司运营成本。
虚假承诺:EP≠PR,转PR需至少2年真实运营+住满半年。
法律风险:若被查出虚假材料,可能面临罚款或监禁。
避坑建议:
选择持牌移民顾问,核实其资质。
拒绝“挂靠公司”,真实运营才是长期保障。
续签与转PR的关键因素
EP首次获批通常为12年,续签需满足:
公司正常运营:提供财务报表、租赁合同、员工CPF记录等。
居住要求:虽无强制规定,但长期不在新加坡可能影响续签。
本地贡献:雇佣本地员工、纳税记录等可提高续签成功率。
转PR建议:
持有EP满2年,期间每年住满半年。
积极参与本地社区活动,如子女在新加坡读书,可提升社会融入度。
新加坡自雇EP并非“快速移民通道”,而是需要真实创业和长期经营的路径。成功的关键在于:
1. 选对行业(科技/金融/教育优先)
2. 合理薪资(匹配个人资历,避免虚高)
3. 真实运营(业务流水、本地雇佣、税务合规)
4. 政策合规(关注COMPASS打分,避免敏感行业)
如需进一步评估自身条件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预约海蓝富腾顾问1V1咨询
量身定制专属于你的规划方案
我们还能为您提供
学业咨询、学校及申请规划
房产及投资咨询
政企资源对接
公益事业参与等综合服务
声明:若无特别提示,图片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