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古三古四 ,作者古原
经济学思维看世界
产权制度,是所有人行动的一个底层逻辑。
若生活在一个没有稳定产权的世界,那人们的行为都倾向于短视,冲动。
若有恒产,则将有恒心。产权预期稳定,则人们会立足长远考虑,自然冲动行为则受到抑制。
宅基地,就是集体所有制的产物,按当前法律,房子是私有的,但土地却是集体所有制的,还有一大堆的各种限制。
集体所有制是很多国家实施过的一个产权制度,今天还存在着集体所有制企 业,集体所有制土地这些产权模式。那么,集体所有制是不是一种正当的共 有产权模式呢?是不是一种合理的私有产权组合呢?完全不是。
集体所有制和私有产权自愿形成的共有产权制有如下区 别:
一、 集体所有制在分配产权时,往往采取的根据人头进行分配,而不是象小 区物业这样根据购买份额来进行产权划分的。
二、 现有集体所有制下,不管是人头式的分配模式和份额式的分配模式,都 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共有决策权利,而小区内的共有物业是跟随商品房一 起获得了自由交易权。
三、 集体所有制下的产权预期是极不稳定的,而小区共有产权的预期相对稳 定。中国农村的宅基地分配在土地较充裕的情况下,采取的是人头分配。
很多地方采取的就是男丁分配模式,香港的新界和大陆的很多农村,采 取的都是这种模式。这就意味着,在集体所有制的土地中,每一家人 所占有的份额其实是不确定的。生女孩就分得少,生男孩就分得多。
这 是中国农村普遍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其他所谓历史、文化、性别冲突 的解释都是不充足的。
在所谓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出租转售的方式获得的收入,往往也是根据人头进 行分配。这种分配模式和全民所有制是一样的,所有的人并没有稳定的产权 预期,很容易就沦为公地悲剧了。
某国村级单元是实行了直选民主的,但往往带来的结果新上任的村长让集体 用地大量贱价处置并从中饱私囊。
村民为什么要同意呢?因为这些集体用地 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预期稳定份额清晰的共有财产。哪怕是村长把集体资产 贱卖掉,中饱私囊,村民也无所谓,因为有收入总比没有收入好。
政府还在对集体用地这类产权进行严格的管制,比如不允许销售集体用地, 即使允许销售或出租也对这块地的用途进行了限制。这样就导致集体制下的 所有者更倾向于将权利转售给村长,让村长去突破各种障碍换得收入,不管多少,总比没有更强,这就形成了农村土地使用上的严重腐败。
那些所谓集体资产对于村民来说,根本不是自己的私产,而是不被自己掌握 的公有产权。
可喜的是,市场经济的最前线广东地区,已经由民间自发形成 了股份制的处理模式。就是将集体用地变成公司份额,并且按家庭方式进行 分配,不再根据人头的增减调整份额,这样就形成了稳定的共有产权。
即使 家庭分裂成多个家庭,也只是在原有家庭的股权份额中进行分配,而不会新 增加产权的持有者,这就形成了类股份公司的所有者结构。
在共有产权体内部还能进行股权转让,这就是在向产权清晰的共有产权模式 进行发展。如果能够进一步减少管制,让股权不仅可以在共同产权内部转让, 而且可以向所有人转让,那就形成真正能自由交易的私域集合。
珠三角农民自发进行的集体所有制的改造,现在也逐渐成为全国农村集体所 有制改造的方式。目前,中国各地的集体用地改革的方向,就是从集体用地 转向为股权份额制的共有产权模式,这是集体用地正确的解套方法。
当然,中国的产权改革,不光存在产权界定问题,还存在着严重的产权干预 问题。比如农村的宅基地,产权是界定到了家庭名下。但产权的处置却受到 了严重的干预,村民只能在村内部进行宅基地的转让。这就严重影响了产权 的价值。
小产权房之所以不值钱,原因不是他的位置不好,而是这类产权被 政府干预导致价值降低。
集体经济用地去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与国有土地同权的改革。允许村集体直接 向社会各种市场主体转让土地,这是减少产权干预的方向。但政府对土地的 使用用途还存在着严格的管制,这让这类的改革带来的红利大大缩水。
有人沿用原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来评价华为,说华为就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 业。这种看法不但不了解华为,也不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过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按政府的定义,集体所有制企业,是指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拥有生产资料的所 有权,共同劳动并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组织。他与农村集体用地有相似的地 方,也是按人头进行所有权分配的,而进入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人员是变化的, 是流动的。
所以每一个人的占据企业的份额也是不清晰的。而华为的员工是 根据资历和贡献拥有份额清晰的分红权的,所以华为的股权模式是私域的组 合,而集体所有制企业则是人为的公域。
人为划分的集体所有制,还有中国古代的家族公有制。很多人误以为中国古 代是私有制为主的社会,实际不然。
中国古代盛行的家族公有制,这也是一种人为制造的产权不清晰的集体所有 制。家族公有制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是一种普遍实行的集体所有制模 式。
族产就是家族全部成员的共同财产,分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一个 家族内部不团结的象征。
到了明清时期,家族公有制开始逐渐消亡,家族的财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 叫众存未分,一种叫共业分股。
众存未分还保留着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就是不分配具体的份额。
但当时已是 少数,主要包括祖坟所在地、祠产、学田、役田等资产。
这类资产至到今天 的农村,依然可以看到,依旧是保留着原有的方式。
而共业分股,就是从集体所有制过渡到了私产组合模式。
族产虽然没有正式 拆分,采取的仍然是同族共业形式,但其家族各房分人户依诸子均分制的原 则合得几股,却是十分清楚了。
并且各户分得的股份,可以进入买卖和典行 的交易过程中,虽然大部分交易主要在家族内部进行。共业分股实际上就是家族集体所有制私有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与今天中国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的改革何其相似。
产权不清的集体所有制,必然会带来对外来新增人口的抗拒。
在莆田悲剧中,欧某中就是外来人口,他并非本村集体成员,或许这也是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
设想一下,你 是集体所有制的一员,你在集体之中的产权份额是不明确的。如果外来大量 人口进入集体内,意味着你可能拥有的权益被缩水。
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 你可以把户口迁到城里,但要从城里迁到农村可就很困难了。
最后总结一下, 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一样,同样是无法分配到具体个体名下的不清晰产 权。它是人为构建的所有制形式,后果是集体资产沦为公地悲剧并产生对外来人 口的排斥。
集体所有制的改革,从中国古代家族公有族的改变中已有方向,那就是共业 分股、自由交易。
共业分股的产权模式则是私域的集合,在全体自愿的基础上,任何决策模式 都是合理的。
中国农村产权改革的方向基本上还是沿着市场化的方向在改革的。
但速度实在是太慢,时而一步三回头,时而三步一回头,过程中充满着对公 域权力的恋恋不舍。大部分市场化改革的举措不是主动,而是追认民间自发 形成的改革举措。
周边国家日本韩国,虽然也经历过土改运动,但是没有进行集体化公有化, 短短四十年时间,均成为发达经济体,反观中国,在经历了严重公有化造成 的灾难后,还是慢吞吞地被动地改革。
改开已经四十年了,农村集体用地的 改革速度严重拖累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中国依然有巨大的存量红利,那就是农村的产权改革,如果加快农村的市场化改革的速度,那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
珠三角的自发的集体所有制改造证明了,农民的智慧完全可以 顺利地将集体土地转化为私域组合的共有产权,并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
新一轮的农村产权改革,也基本上遵循了这一思路。
现在的农村基本上都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组织将村里的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成股权分配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核发发农村股权证。
那这就不是按不确定的人头分配资产了,而是将资产明晰了,这就是共业分股的改革方式,再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是,股权可以转让,可以出售,那原有的集体所有制变改成了共有制。
每一个人是在拥有财产权的基础上直接决策自己的财产,这就是从产权机制上进行的突破。
那集体所有制,是否是中国的专利呢?非也,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的所有制形式,欧美等国也大量采用这种集体所有制,只不过不被人们所认知到。
写文不易,喜欢的给个三连。
(未完待续)
关注我,在公号回复“99”,将收到我赠送的十本经济学经典入门著作。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