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是之
很久没写知识产权文章了,其实素材选题很多,前几天六神磊磊也在发文章控诉拼多多卖他们团队的盗版书。
主要是感觉有些心累,知识产权必然正义的大环境下,总是站出来唱反调,很多人不理解。
都写过几十篇文章了,感觉每次讨论这个问题,都好像要从头来过。
不过最近这个案件,又是知识产权流氓的一种新玩法。简单来说,就是敲诈勒索,有必要说说,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将从案件事实、技术分析和我的看法这三个方面简单分享。
案件来源于《人民法院报》2024年10月11日的头版文章,标题是《上海青浦区法院对400件商标侵权案件追根溯源,揭开恶意取证真相,打破人工智能“幻觉”,确保司法公正不被技术操纵——法院,帮AI大模型“反诈”》
简单来说就是,假的“李鬼”,通过“教育”AI,误导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然后起诉真的“李逵”,指责他们购买了自己的关键词来进行竞价排名,属于侵权。
也就是,低知名度商标权利人,起诉高知名度商标权利人,“傍名牌”敲诈勒索案。
这都什么事啊?
原告方“海上祥云”(化名)商标的注册人,在某搜索引擎平台输入“海上祥云面点加盟官方网站”后发现,占据首位的竟然是“上海祥云面点网站-加盟总部-专注餐饮加盟20年”广告链接,点击进入网页后,介绍的也是“祥云面点”的加盟流程和品牌优势。
原告认为,被告购买了搜索引擎的广告服务,并有意选用了与“海上祥云”商标相近的搜索关键词进行网络推广,侵害了自己的商标权利,因此起诉到法院,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
但是,事实之一,“祥云面点”的知名度远远高于“海上祥云”,不需要“傍名牌”“蹭热度”。
而法官审理发现,被告“祥云面点”从来没有添加过‘海上祥云’等关键词。
这里如果按照以往的办案经验,只要向搜索引擎平台调取被告的关键词设置历史记录,这类案件一般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也就是如果被告真的购买了“李鬼”的关键词来进行竞价排名,他们肯定要输掉官司赔钱。
但是法院通过搜索引擎公司查明,被告确实没有设置过“海上祥云”(即原告方)等关键词。
得知这一结论后,原告代理律师撤诉。
请注意,这里撤诉原告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但是诡异的事情出现了,两个月后,这个法官又承办了一起类似的商标侵权案,被告依然是这个“祥云面点”的商标权人,被诉侵权行为依然是利用原告商标进行类似的网络推广,不同的是原告变成了“四季冒菜”(化名)商标的注册人。
而且,这两起案件的原告都委托了同一个律师团队进行法律代理。
好在这个法官比较上心,他们检索了办案系统里的数据,最终确认,这个律师团队在全国代理了400起类似的案件。
搜索引擎公司通过数据发现,他们是通过同一IP进行了多次且连续的非正常搜索,触发了搜索引擎系统故障,才导致被告的网址链接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
而原告代理团队与搜索引擎公司确认后,很快申请了撤诉,并承诺将其他在诉案件申请撤诉,拟诉案件今后不再起诉。
很明显,这是在广撒网多收鱼。
如果法官不深入发现背后细节,告赢了就敲一比。而如果是被发现了,后果也仅仅是撤诉,不会有任何损失。
所以,这几乎就是一场稳赚不赔的生意。
这400多起同类案件的背景是,人工智能AI时代刚刚开启,搜索引擎正在引入大模型技术,用AI进行搜索结果的优化。
这个律师团队,他们用多个电脑或者手机,在短时间高频率的搜索一个关键词,比如就搜索他们自己的“海上祥云”这个词。
如果排名第一出现的,就是他们自己的网站,这就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那么谁也不去点击。
这时搜索引擎背后的AI,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给出的结果不够准确,然后就会不停优化一下结果,只要不是他们自己的网站,而是其他网站出现在第一位,他们就会点击进去,并且把证据保存下来。
这个过程对于AI来说,它会觉得这次自己的结果是最好的,因为真的有人点击了第一个链接。
简单来说,这就是他们先用人肉“教育”污染AI,然后作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去起诉。
400起案件,如果能够有一半胜诉,每个案件即便是只赔偿5万元,他们也可以轻松获得1000万的收益。
但是整个过程,既没有创造任何的价值,还浪费了巨大的司法资源,让稀缺的法律资源浪费在这种流氓案件上。
《人民法院报》的头版文章,可以想见,还是要以主旋律为主,他们通过这个案件挖掘了很多“正能量”,得到的结论是皆大欢喜,法官为可能出现的漏洞做了很多缝缝补补的工作。
我的看法很简单,先有恶法后有恶人,整个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根基都有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奇葩的、合法的敲诈勒索案件。
如果是一般的敲诈案,那是要追究刑责的。
但是这帮懂法律的人,巧妙地利用法律漏洞,合法地进行敲诈。
胜诉就赚一笔,而败诉呢,不会付出任何代价,仅仅是撤诉而已。
而这个过程中占用的司法资源,给被告公司、搜索引擎公司和消费者带来的损失,他们一概不负责任。
这种行为不受到任何的惩罚,这分明就是在变相鼓励他们继续。
他们对此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商标流氓、专利流氓等等,手法都是一样的。
本质上就是,他们在利用错误的立法,来打击那些真正在创造财富的人。
2024年1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