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垂直领域拧上最后一个螺丝的人
一、最后的螺丝
有很多朋友说,工业革命系列打印出来了,准备给孩子看。
你先别给孩子看,你自己先看看。
我们写这个系列,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基础太差,这会导致我们后面的内容你看不懂。
这个实际上是童子功。
很多人嚷嚷着要干货,其实并不是要什么知识、经验,而是要捷径。
最好是你把一桌子菜做好,他直接过来举起杯子,说大家开吃,就可以了。
最好是你把整个赚钱机器装好,他过来拧上最后一个螺丝,就赚大钱了。
然后他还能说,我是出力了的,毕竟最后一个螺丝是他拧的。
看什么看,说的就是你。
你就说,你是不是就是这么想的?
虽然这个想法很不靠谱,但是比很多创业的人强很多。
很多创业的人一开始就想搞个大的。
比如最近这些人在看很火的创业电视剧《风吹半夏》,赵丽颖老师主演的。
![]()
昨天看到一个人,疫情前跑出来创业,租了一个别墅当办公室,花了65万装修,就没钱了。
然后疫情来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装修的人赚了钱,卖办公用品的赚了钱,房东赚了租金。
老板自己什么都没有得到。
这是什么呢?
这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活菩萨啊。
跟我一起念,必须得用《新白娘子传奇》的调调:
救苦救难救世界。
大慈大悲善门开。
按照我们前面讲的,一个生意成功,你得满足所有条件。这种一个条件都不满足的,不成功,才是正常的,成功才是奇了个怪的事情。因为识字的人不多,《三国演义》不怎么普及,讲三国听众很少。赚钱要靠差价,你成本这么高,凭什么靠这套房子赚到钱?所以,你要求的拧上最后一个螺丝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是几乎等于零。通过工业革命系列,你会发现,一个发明,往往是很多人努力的成果,发明人不止一个。比如说蒸汽机,那其实是伽利略、托里拆利、惠更斯、帕潘、塞维利、纽卡门等等无数的牛人跨越了百年的努力才最终成型。瓦特并没有发明蒸汽机,只是最后完成蒸汽机商用的人。但是对于大众来说,前面的人大家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瓦特。灯泡也不是爱迪生发明的,爱迪生其实自己买了别人好几个专利。爱迪生只是将灯泡做到点亮1200小时的人,这就让灯泡商业化了。比如一个产品,需要100个条件成功,哪怕就缺1个,那么这个产品的价值是多少呢?比如你买了一台电脑用来写作,26个字母键中有一个坏了那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那么瓦特有没有可能只是“修”好了以前的蒸汽机?最早,瓦特的商业模式,就是改装已经在煤矿上的使用纽卡门蒸汽机来赚钱的。当瓦特积累足够的商业和技术经验之后,就可以推出自己全新的蒸汽机了。所以,拧上最后一个螺丝的想法是可行的,成功率和利润是有保证的。因为你会修理,别人也会修理,会修的人越多,利润越低。如果一个东西,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能修理,而重新购买新产品还很贵,那么你就能拿到很高的利润。就是你把一辆车的零件全部拆掉,所有的零件价格加起来,相对整车价格的比例。比如说奔驰的零整比是840%,意思就是你把这个车所有的零件换一遍,花的钱等于要买8.4辆车。因为前提是这个房子本身就有价值,本身没有价值,打几折都是烂货的。本身有价值,有一些缺陷,就有了折扣,然后你判断这个价值可以修复。请注意如下句式“这个东西什么什么都很好,只是。。。”。比如说一套房子,什么都很好,就是离市区隔一条河,价格上不去。有时候还真是的,一下子修了两座桥,还有地铁,房价直接原地起飞。再比如说,一套房子,什么什么都很好,就是有点老,装修破烂。当然,我们不是让你去做一个维修工,而是一个看问题的视角。对于发现需求,有什么找颠覆性创新、寻找细分蓝海等等方法。一开始,就从全新创造一个全新的东西的角度去思考的。瓦特就是从修纽卡门蒸汽机开始的,爱迪生就是先从修电报走上发明之路的。因为,你修理的东西,本身是有价值的,是全套被市场证明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只是差了一个100%的修理工。那么这个中间,就是各种修理的难度,你是可以一步一步去达到的。修一个系统的30%,就需要对这个系统有80%的了解。修一个系统的100%,就是所有东西你都能换一遍,那么离创造只差一点点。
看书学习的话,你只能学到0.5%,因为你连手都没有动过,很多东西你根本不明白。有些游戏玩家,甚至能想到游戏设计师自己都想不到的问题。其实创造者并不是在100%的刻度,创造者比修理者还是多一个原始框架的蓝图。这是很多修理者一辈子迈不过的坎,但是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我们再强调一遍,不是说让大家去做修理工,而是做价值修复。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种情况,就是有很多电影、电视剧喜欢翻拍。一个作品,已经有了经典在前面了,为什么还要翻拍炒冷饭呢?其实电影和电视剧的风险极大,经常拍的时候觉得不错,结果票房惨淡。你一个老电影,清晰度不够,现在都是1080P了,老电影还是模模糊糊的。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喜欢看个唯美的,情情爱爱的。那你翻拍武侠,就要用精美的布景,请小鲜肉+扎死人的锥子脸,加重爱情的戏份。老版的里面周海媚演周芷若,你可以请她在新版里面演灭绝师太嘛。你可以拿过来,结合当前的趋势去做,销量也是有保证的。因为中日韩虽然都是东亚文化,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需要进行本地化。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早期很多就是把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东西拿过来做本地化改造。大多数人只能修5-10%,你能修这个系统的30%以上。因为重庆是山城,所以,需要人帮着挑东西,这个就是“棒棒”。先是帮人挑东西,赚苦力钱,然后就拿这个钱做二房东。如果你能对一个房子进行大修,而且修的非常好,那就非常有价值了。你可以试着将有价值的项目找出来来,看看你有没有能力修复。事实上,很多人最开始起家,都是帮人做代理或者修理开始的。微软公司最早的研发部,就是买了个市场上流行的dos版本在上面修修补补。思科公司,最早的时候,就是把几种通信协议集成了一下,做成通用的。所以,拧上最后一个螺丝是可行的,但是绝不是那么轻松。请注意,“拧上最后一个螺丝”和“最后一个拧上螺丝”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而“最后一个拧上螺丝”是别人螺丝都拧好了,你是最后一个,只能被人打成筛子。从修理0%可以逐步提升到10%再提升到50%,甚至100%。一步一个脚印,你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资源不断在增加。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再第一时间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