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经常见到一些人,对邓小平的评价往往有着谜之自信。
这种谜之自信,甚至来源于哈耶克的理论,那就是所谓的自发秩序。
他们认为,没有什么改革开放,不过是将权利还给了民众,中国就因此发展了,只要政治不干预,那么,经济就自然发展了。
邓公的改革开放,算不了什么成就。
然而,不存在什么自发秩序,人的行动,都是观念的结果。无数人的行动,也是无数人观念博弈、斗争的结果。
自发秩序这个词,在某一种特定的环境下或许可以成立,也就是一些简单的利益问题,人们不容易犯错,比如,人们普遍认为偷盗、抢劫是非法的,因为这些都是破坏社会的行动。
因此,不管在任何历史时期,只要有记载的历史,族群内部、一个交易合作的社会内部,都会认为抢劫偷盗 是非法的,因为这将解构社会。
但是,历史以来,族群之间、部落之间长期的战争,难道是自发秩序吗?当然不是,是人们的理性不足,认知不到对外的合作也是能增进自己的利益的。
理性是需要学习的,而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从一个社会中长出来的,因此,将自发秩序这一概念应用在所有层面,就是错误的。
正如,有所谓的193个国家都在搞免费医疗,全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在普及社保制度,能够批评否定这种福利制度的人极少,大多数人就认为这才是一个社会的标配,难道这也是自发秩序吗?
当然不是,这是人们的理性不足,没有认知到免费医疗、社会养老制度带来的灾难所致。
在我纪念邓小平的十篇文章里,我一直认定邓小平不仅是一位政治人物,手握权力,还是一名理论家,是一位观念传播大师。
他是通过自己对发展的理解,构建了一套理论和观念传播系统,说服了大多数中国的知识分子接受了改革开放。
当然,彼时还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著作,让人们更加了解市场经济,增加了对市场经济支持的人数。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发展历程,就能明白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孙中山驱动了中国的现代革命,让中国走向了共和。但孙中山在海外接触到的经济思想是什么呢?还是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的那一套。
因为当时全球都在经历一个反对资本主义、反对市场经济的思潮。中国历史上基本上没有过什么经济学家,孙中山这些人,接触到什么,就认同什么,这不奇怪。
三民主义中关于经济发展的策略是什么呢?即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一)国营实业:凡国中大规模之实业属于全民,由政府经营管理之。(二)平均地权:由国家规定土地法、使用土地法及地价税法,以谋地权之平等。”
蒋介石主导的国民党就继承了这种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政策思想。
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将日本在东北的所有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全部变成了国有企业。
蒋介石对经济的理解,依然来源于世界当时普遍的公有思潮。
早在南京国民政府,政府官员们普遍认为中国为实现工业化的目标,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控制经济。这一政策思想在日本占领东北之后体现得尤其明显。1932年,南京政府建立了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该机构更名为资源委员会。
资委会在1936年制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把大量工厂从沿海地区迁至内陆,在大后方建设新的国防经济。翁文灏领导下的资源委员会控制了大后方大半的重工业企业。大后方重视重工业和国有企业的工业政策。
整个东北而言,国民政府于1946年11月前接收了293个工厂、企业和政府部门,其中216个由资源委员会控制。资委会将这216个工作单位改组成了20个国有企业。
在1947年8月,资源委员会控制了全中国67%的工业生产,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位于东北。
在当时,国共两党都是主张国企制,这不过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观念就是如此。当时的美国,也在大搞政府管制经济,罗斯福甚至宣布民间黄金非法,二战期间更是征用了所有的民企,将这些企业实质上国企化。
英国在二战之后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国有化进程,大量重要企业都收归国有了。
即使是萨缪尔森这种经济学家,也对当年苏联五年计划表达高度赞赏。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才是更好的,这样的人在西方世界其实在当时占了主流。
1945—1951年英国工党执政期间,为重整战后经济,增强某些部门的竞争力,曾将英格兰银行、民用航空、煤炭、铁路、电力、煤气、电报和国际无线电以及部分钢铁企业实行“国有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为快速恢复战后经济,采取干预经济模式,大规模推行国有化,从莫内计划到戴高乐政府,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持续加强,干预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制度性持续推出的11个五年计划,对中长期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国有经济规模急剧扩张。
从应对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开始,美国曾经多次通过注资或收购等方式推动煤矿、铁路公司、钢铁厂、银行等企业国有化。
在一个全球都在搞国有化的时候,你怎么能指望中国这么一个没有经济学思想训练历史的地方,能够大搞私有化和民营经济呢?
就算是美国这样市场经济观念更为强大的地方,自二战起,个税达到90%,战后达到70%的最高税率,并且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实施遗产税,强行抢劫富人的财产,持续到了今天。
西方国家的自由化,也是出现在七十年代末,撒切尔、里根都是与邓小平同时代的人物,撒切尔将英国的国有企业处理了一部分,里根去除了卡特执政期间的各种经济管制。
邓小平,能在当时在中国提出要搞市场,提出市场经济要成为发展的手段,并在1992年支持江泽民将市场经济四个字列入中国发展路线,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不要以为当时的全世界,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印度不是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吗?中东各国不是各种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占据主流吗?
南美不是在大搞各种反市场经济的管制吗?
在一个全球反市场的经济思潮占主流的时代,邓小平能提出在中国要大搞市场经济,这是一种理性的光芒,是很不容易的事。
理性是需要学习的。今天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让无数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远超过往,但这样的实证经验摆在面前,市场经济的支持者就会增加吗?
那些要大搞免费医疗、要大搞国有企业,甚至要回去搞计划经济的人,依然乌央乌央的。
让他们自发搞,就能搞成一个市场化的社会吗?不能。如果没有学习到市场经济才是发展经济唯一有效且可行的手段,重回计划经济有什么奇怪的呢?
邓小平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有几个人懂市场经济?一百年来,市场经济观念,自由市场的经济学从来就没有在中国普及过,怎么可能自发长出来市场经济呢?
我前面所写的几篇文章就论述了这种观念斗争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数次大争论,都是市场经济观念与反市场经济观念的斗争。
今天,依然在斗争。
支持市场经济的人,你这么多年,改变过几个支持计划经济、支持国企的人?改变观念,何其难也。
但邓小平做到了,并推动了改革,并让市场经济成为了至今所有政府最重要的文件中不会缺少的四个字,甚至写进了党章。
要做成这样,太难了。我只能说,这些人胡乱评价邓小平,只能说明太幼稚,太狂妄,不懂得观念传播有多难,不懂得市场经济改革有多难。
看看英国吧,工党又上台了,马上就宣布要准备国有化铁路企业。
看看美国吧,哈里斯正在宣布,她要打美国土豪,分田地,要管制价格,修理黑心资本家。
没有理性知识的大面积地传播,就不会带来市场经济。
纪念邓公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