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恨李嘉诚吗?好吧,我换一个问题,你希望成为李嘉诚吗?
会有人说,我不想吗?
如果有人不想,那是怪事。
李嘉诚,其实和所有的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就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穷孩子出身。
想知道他是怎么从穷孩子发家,成为香港超人,再成为现在千夫所指的奸商的历程吗?
不要急,听我慢慢给你讲。
1928年,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贫困家庭,12岁时全家迁往香港,三年后父亲病逝,14岁的李嘉诚离开学校,开始为家里挑起重担,他做过茶楼的小伙计,在钟表店当过一天工作十五小时的店员,满大街跑过业务,这一段人生经历,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苦难中国人的缩影。
不过,虽然出身贫寒,但李嘉诚却极具商业头脑。
20岁的李嘉诚,就因为业绩优秀被老板提拔为总经理。而仅仅两年后,22岁的他,就拿出所有积蓄,拼死一博,开始创业,而第一家企业就是一个生产塑料花的企业,取名叫长江塑胶厂,也就是现在长江实业的源头。
很快,李嘉诚就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为香港塑料花大王,产品行销全世界。
而李嘉诚还有毒辣的商业眼光,60年代末楼市大跌,香港前途一片迷茫时,他坚定看好香港前途,投入所有身家买入大量地产,押宝香港未来一定会更好,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无比正确。
十年后,李嘉诚购买的地产超过了200万平米,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商之一。
在这之后,李嘉诚全力押注香港的前途,投资基建,投资港口,投资大楼,投资超市,如他所愿,香港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他的这些投资全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有少人认为李嘉诚不是企业家,非也。
投资马路、港口、天然气公司、写字楼,这些不是企业吗?他对企业家的要求更高,要精准判断一个地区的长期发展趋势,预判未来的需求。
从1999年到2013年,李嘉诚连续十五年蝉联全球华人首富。
一个地区,在欣欣向荣的时候,创业者往往成为大众的偶像,李嘉诚也不例外。
当时香港市民亲切地叫他诚哥,并送他一个外号,叫超人。他草根逆袭的故事,成为普通香港人努力拼前途的榜样,成为无数创业者心中的偶像。不管是街头巷尾,还是家长里短,人们嘴里的李超人,总是教育孩子的榜样,更是香港人的骄傲。
香港有一种文化 ,叫狮子山精神,说的就是香港人从一无所有,从一穷二白,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李嘉诚,在很长的时间段内,成为了狮子山精神的代言人。
当然,大家都知道 ,不管是香港,还是大陆,李嘉诚现在都臭大街了,香港的出租车司机现在提到他,已经没有了尊敬和崇拜,只有吐槽和痛恨。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是李嘉诚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吗?
李嘉诚没有变,他还是和从前一样,到处寻找商业机会,到处投资赚钱,发生变化的是普通人的心态。
人人都能看到未来希望时,李嘉诚就是偶像和榜样,当希望变的越来越渺茫时,当年的偶像就容易变成唾弃的对象。
这就是这个社会残酷的现实。
香港人对李嘉诚的态度就是在这种情况转变的,高房价压得普通人喘不过气来,每个月高额的房贷让他们失去了梦想和希望,成为了一条咸鱼,拼搏努力就能象超人一起翻身的梦想破灭了,那人们就开始怀疑李嘉诚财富来源的正义性了。
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我不行,凭什么你能行?你成功了,凭什么我们只是一条咸鱼?
于是,李嘉诚从当初的超人、诚哥,变为了奸商,成为了万众唾弃的对象。
那么香港人的处境是李嘉诚造成的吗?
当然不是。
李嘉诚和无数企业家、小商贩一样,只在永不停歇地寻找机会,努力赚钱,如果是他造成的,那就代表着赚钱是不正义的。
又或是你能创造一种标准说,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是不正义的,有这个标准吗?
但我们不能忽视普通民众的被剥夺感,他们为什么会失去希望,为什么会觉得看不到未来?
香港的高房价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而这个原因,与李嘉诚毛线关系没有,而是香港有大量的土地,却无法开发导致的,香港的土地开发率仅24%左右,也就是还有大量的土地未开发。
未开发是因为地产商囤地么?怎么可能。实际上香港土地是国有制的,绝大部分土地在政府手里,无法完成开发的原因有很多,土地财政,环保团体等等因素,总之,与房产商人一毛钱关系没有。
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人们找不到原因时,就会把一部分商业成功者当作替罪羊。
也许李嘉诚自己也不明白,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努力赚钱,为什么人们对他的态度却天差地别呢?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