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是应该读点经济学
原创
切茄且郄
切茄且郄
from bigbigwork
一
不读经济学的大脑是不完整的大脑,我说的。
这不是骂人,不过当我是骂人也行,不重要。解释一下的话,我说的不完整的大脑不是骂人脑残,而是说一个人如果缺少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他看待问题,尤其是关于人的问题,总是会缺少一些靠谱的底层逻辑,非常容易陷入矛盾、误区或者迷茫之中。
比如当你看到农产品价格下跌的新闻,就会担心“谷贱伤农”,反过来如果菜市场整体涨价,你又会担心大家买不起菜。低了也不行,高了也不行,没有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你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菜价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顺着这个路径琢磨下去,你大概率会希望有个叫物价局的机构来控制一下菜价,别太高也别太低。
又比如当你看到网约车下雨天涨价的新闻,你可能就会控诉网约车平台和司机趁火打劫,赚的是黑心钱。顺着这个思路琢磨下去,上学时候听到的那些对资本家的控诉越想越有道理,资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来剥削人的,你绞尽脑汁不出意外还是想到了那个叫做物价局的机构,希望他们控制一下打车的费用,下雨天也不能为所欲为。
总之你看到任何有关市场、价格、企业、打工人等等与人有关的新闻,如果你没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只有两个结果,要么不了了之,关我屁事,要么经过思考顺理成章归因到某个“有关部门”,然后让他们管一管。
我也就奇了怪了这是一种什么思维习惯,不只是我们普通人,你在网上看到的任何半吊子时事评论内容,最后给出的解决方法基本都是呼叫某个部门管一管,好像他们总是缺个爹。所以不只我们普通人,如果缺少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专家也一样白痴。
二
那么经济学会跟我们怎么讲呢?
经济学会说,“供需定律恒成立”,“价格信号指导生产”。什么意思呢?
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那么什么决定供需呢?主观价值。
价格信号如何指导生产呢?哪里更能赚钱,就说明哪里需求更强烈,资源就会流向哪里,最终让珍贵的资源流向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
农产品降价,说明供给太多了。下雨天打车涨价,说明供给太少了。
供给太多就减少生产,资源撤出流向更需要他们的地方,低价也会促进更多消费,从而让价格回到合理的区间。供给太少就增加生产,吸引更多资源进来,高价也会减少消费,让更需要的人能够通过竞价的方式获得这些产品,同时也让价格回到合理的区间。不管是菜市场,网约车,还是其他任何领域,都同样适用。
所谓市场的自我调控,就是价格反应了市场中人真实的需求和资源供应状态,从而指导人们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合理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
总之说了这么多,经济学到底在跟我们说什么?它在说,市场是一个过程,没有一劳永逸,也不存在全知全能的机构能够了解每一个人的需求。与之相比,价格信号要准确及时得多,因为价格由供需决定,供需由每一个人的自由行动决定,行动由主观价值决定,主观价值才是市场最终服务的对象。
因此拥有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你,会更懂得社会运行的来龙去脉,会更理解所谓自由为什么不只是一句空谈口号,它实实在在与人的福祉绑定。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会让你变得“冷酷”,你不再对农民、打工人发表廉价的同情,你面对人间疾苦会变得理智,你尤其不会动不动可怜自己。
刘慈欣的《三体》中讲到宇宙文明中最牛逼的武器是因果律武器,可以通过改变宇宙参数甚至因果律来互相攻击,比降维打击还要彻底。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因果律,当然你无法通过改变这里的因果律去攻击别人,但是你能比别人更懂得繁荣的奥秘,知道什么是顺应规律,什么是跟规律对着干。
在这中间你可能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什么都做不了,但是“知道”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是属于具体某个人的豁然开朗,这就已经足够迷人了。更多人得到了这种“豁然开朗”,没准儿事情真的会发生一些神奇的变化呢。
封面及头图来自网络 侵删
——————
推荐:
资本是你的朋友
世界上最肮脏下贱的职业
有些东西,只要坚持,别人是夺不走的
他们怎么就那么见不得人家有本事的人赚钱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切茄且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