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这两天,有一个视频火了。一个HR在辞退员工时,口不择言,说了一堆垃圾话。
那名女高管在视频里态度极其蛮横,声称“我就违法(辞退你),你管得着吗?”在被辞退者要求劳动局仲裁时,她又声称“一审二审我有的是人”,并且威胁被辞退者“让你两年半找不到工作”。
视频一出,马上引发打工人的共情和共鸣,你这也太嚣张了吧。
昨天晚上,当事公司北京尼欧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就此事发布声明:
近期网上出现我司人力员工井某与前员工孙某因解除劳动关系出现争执的视频,井某情绪激动发表不当言论,引发网民极度不适,在此谨向大家诚挚道歉!我司已责令其停职反省并严肃处理。现将情况说明如下。
我司前员工孙某于2023年6月25日入职,签订3年劳动合同及保密与竞业限制协议,试用期6个月。因孙某工作能力不胜任,我司决定不予通过试用期。经协商一致,12月1日双方签署解除劳动关系协议,我司按照协议于12月8日足额支付了11月份工资及离职补偿金。以上程序均依法合规处理。
事情的争议到现在并不清楚,企业方有没有违背契约呢?
这个HR明显是一个不合格的HR,而是很愚蠢。如果我是公司老板,第一时间就要开除了她。
她犯的最大的错,就是“违法”二字。
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契约关系,解除契约,不能叫违法,哪怕解除契约时,双方有争议,也不叫违法。如果对执行合同有争议,那就需要仲裁和法庭,如果仲裁和法院判定,企业主一方存在违约行动,要求按法院理解的契约执行,且企业拒不执行,那么这才叫违法了。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甲乙双方签了一个购销合同,甲方向乙方购买一个产品,要求10日内交货,如未交货,赔偿货款两倍。
如果甲方付了款,乙方没有发货,这时,乙方违约了吗?没有。只要乙方赔钱了,那就没有违约。
所以,不存在违法开除,只存在是否按契约履行合同的问题。
任何时候,任何一种合同都可以解约,而所有的合同上都能预计到有解约的可能,因此,也会约定解约时的处理方法是什么,这种处理方法就是契约的一部分。
这种劳资纠纷,往往会引发海量的吐槽情绪。
一年前,有一组漫画火了,主题是乙方对于甲方的吐槽。
甲方通常在网文吐槽中,被称之于“甲方爸爸”,他们各种奇葩的要求,让乙方无比痛苦,各种服务行业从业者感同身受。
张雪峰则在年末时,上了一次热搜,他说,学文科的,以后就是舔,舔谁,舔甲方爸爸呗。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乙方。
他们始终要面对甲方的各种要求,并在这种要求下极度不爽,但不爽,又不得不干,为什么?因为甲方给钱。
每一个人也都是甲方,他们一样会消费,一样会有各种奇葩理由,中国保姆界有一个最常见的举动,那就是聚集在一起吐槽东家。
员工们私底下聚会,最爱干的一件事,也是吐槽老板,因为老板是甲方,员工是乙方。
哪里只是文科学生呢?理科学生,就不需要舔甲方了吗?一样要舔,因为对方给钱。
你楼下的小卖部老板,天天对你笑脸相迎,他也在天天舔客户,因为不舔就没生意啊。
这本来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市场经济就是如此,你服务我,我服务你,所有的生产活动,本质上,都是服务业。
既然每一个人都服务于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就不免有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本质上来源于劳动的负效用,也即,他不想工作。
工作就是痛苦的,就是会带来负面情绪的,这是人的天性。因此大多数人会将这种情绪化身为各种吐槽。私下吐槽一下自己的消费者,基本上是所有乙方的习惯。
但,最最麻烦的问题是,无数人不认为自己是乙方。
最为典型的就是八小时工作制,一周五天工作制。
八小时工作制是在说甲方在向乙方购买劳务服务时,必须限购(最多一天购买八小时,最多一周五天)。
如果规定一个小卖部老板一天只能卖货八小时,一周只能卖五天,全中国的小卖部老板会站出来狂骂,你疯了吗?我卖几小时关你屁事,你这是侵犯我的权利,让我的收入减少。
但是,另一群和他们同一性质的乙方,却认为,这是保护了自己的权利,让自己可以少干活多拿钱。
最有趣的是,天天这么认为的,是中国最有知识文化的一批人。而那些只有初中文化、小学文化的农民工,都不会犯这个错。
他们去工厂找工作时,往往要问,你这里加不加班,如果加班,他们就愿意去这样的工厂,因为可销售的工作时间更多,收入更高。
如果规定住家保姆,一天只能工作八小时,一周只能工作五天,那住家保姆的收入会马上下降,因为这种限制,会让她的服务价值马上变低。
她的甲方(雇主)为了达成陪护老人的目标,就必须请两个保姆,由于雇主的支出是有限的,于是每一个保姆的收入都必须降低。
但是,八小时工作制、五天工作制,却成为了全世界知识分子们宣称的文明标志,可见,读多了书,并不一定就懂简单的道理。
我们假设,现在就强行推行这种“文明”的法则规定:外卖员、出租车一天只能送八小时,一周只能工作五天,你信不信,上千万这样的劳动者得吃了你,他们会大喊,你在欺负我,不让我多赚钱。
因为他们可见的收入马上降低了,你不让他卖货(出售劳动力),你这不是要人家的命吗?人家努力多赚点,不就是为了生活可以过好一点么?这种管制是抢人钱财,害人性命啊。
劳资双方的关系就是甲乙双方的关系,但是,中国无数企业家,他们也不能认知到这一点。
一个甲方,要求一个乙方为他提供劳务,并且要求他来家里(老板租的写字楼)里工作,甲方这时也疯了,他天天灌输一种思想说,你们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然后这个乙方居然认为,自己是甲方的一部分了(企业的主人)。
不仅如此,乙方们还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在公司里受尽欺凌,天天得听老板的,他们甚至把老板(甲方)对他们的要求说成是权力,是强制。
他们说,我们不得不听老板的,不听他就把我给开了,我能怎么办啊。
这种认识,真不如一个农民工。
早在国企倒闭潮中,无数的国企工人就赖在地上大哭,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老板(国企的老板是政府),你得管我一辈子。
而同一时期,千万农民工南下打工,企业倒闭,就换一家,企业发得少,马上明天就换个厂。农民工深知,自己就是个卖劳动力的人,哪家给得多,我就去哪家。
在传统的农村人的思维中,他们能清晰地分辨出来,谁是东家(甲方),绝不会因为受雇于东家,就认为自己也是东家的一员。
更不会赖在东家不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打工人的概念,是一种自我矮化的思维方式,乙方虽然要舔甲方,但乙方也是老板,也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也是可以随时换东家的,你请保姆容易吗?要求多一点,她马上离职。
乙方老板上酒桌陪酒陪到吐,不是很正常吗?因为当对方客户需要情绪价值时,为了生意不也要提供一点么?同理,在公司打工和老板说两句让他开心的话,又有什么呢?服务他人嘛,不是很正常吗?
郭德纲每一次上台,都得强调观众是他的衣食父母,这也是在提供情绪价值,几十亿的老板为了赚钱,都会向客户低头,一群刚出社会的小年轻,却认为自己很牛逼,人格尊严不可退让。
甲方就一定能赚到钱吗?亏损的老板多得是,相对应的是,出售劳动力的乙方,由于其资本投入就是身体,他们在会计帐本上几乎不存在亏损。
仅用会计思维来判断的话,卖劳动力的乙方几乎都是稳赚不赔的,这就是之所以无数人愿意当劳动者式的乙方,而不愿意拿钱去投资办企业的原因。
乙方不需要管甲方的亏损还是盈利,你亏多少,关我屁事,你请我干活,就得给钱,那些想忽悠乙方承担风险的甲方们,也很容易被识破。
但当乙方不愿意以低于市场价的工资、或超客为甲方提供服务的方式为甲方共担风险时,那你也不要指望甲方的利润与你有什么关系。
一个卖早餐的小业主找上你家门,说你去年赚了钱,他也为你提供早餐服务了,所以他要分你的利润 ,你会把他当神经病打出去。一个在企业里工作的乙方(劳动力),和这个卖早餐的小业主是一样的地位。
广东人做生意时,很会说话,他对每一个人都称之于老板,哪怕对面就是一个小职员,他照叫不误。因为都是给他带来生意的。
当乙方,为对方提供情绪价值并没有什么可耻的,规范一点说,就是对顾客要热情,要主动,通俗一点说,就是你得学会舔。
当然,如果你的价值很大,你也可以不必舔,比如,市场上就是你独一家,你不愁卖货,那么客户一样会买你的商品(劳务),因为你能为他创造其他的价值,情绪价值就不那么重要了。
但如果你不是大神,不那么牛逼,客户可选你,也可选别人,你还能提供点情绪价值,客户当然更愿意选你。
我做乙方时,也一样天天低眉顺眼的,一个电话,我就马上跑过去,服务要好嘛 ,态度要好嘛。我做甲方时,一样很苛刻,因为想花最少的钱把事做到。
劳动法,根本不是一个保护劳动者权利的法律,而是一个损害劳动者和资方的法律。他给出了一份标准版的合同,要求所有的劳动力必须按这个方式与企业主签。
劳动者自己不参与合同制定,意味着自主选择合同的权利被剥夺了,他只能按国家规定的合同与企业签订。不能自由选择,这叫好事吗?
而企业只能在这种合同规则下选择劳动者,这时,他只能选择劳动能力强的,稳定性大的,更为可靠的长期劳动者,否则,在这种合同下,企业就无法承受。
比如,一个马上就要怀孕的女性,就不受待见了,企业就不敢雇佣了。
那些各方面条件更差的劳动者,就更难找到工作了。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劳动法,只有一个效果,那就是某一群劳动者,在欺凌另一群综合条件更差的劳动者。是乙方们在相互竞争,并且用上了权力的手段。
美国的劳动法,就是由白人工人们力推下的产物,他的目标就是针对抢白人工作的黑人们,通过最低工资条例,他们成功地将大量的黑人排挤出就业市场。
更为早期的排华法案,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法,目标就是阻止竞争。
企业主会算帐啊,一个劳动能力更低、文化水平更差的黑人,也要这么多钱的话,我就不请了。
美国黑人的失业率在最低工资法案后迅速上升,从而又带来了大量的治安问题。
中国那些天天要推行八小时、五天工作制的人,心里也是一样的龌龊,他们其实是在说,得把那些想多出售劳动力的人赶出职场,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的收入变低了。把他们赶走,我面临的竞争就减少了,于是收入就能上升。
他们哪里是文明人,明明是一群野蛮人。劳动法不过是他们的白手套,用来清理竞争对手的工具,也即,这就是一场关于劳动力销售的贸易战。
其本质上,与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发动的贸易战是一回事,那就是要阻止竞争,保护某一部分人群体的垄断利益。
但可惜的是,无数人将他们当作文明的天使。
好在,中国有很多地方视劳动法为无物,那些淘宝店,各种餐饮店,各种小企业,基本上不管劳动法,那些五六十岁的阿姨们才能找到工作,我们才能享受到服务业的低价,我们也才能吃上外卖,用上代驾。
这不叫不守法,劳动法不是法,只是一种管制。
乙方,作为在市场环境下通过竞争获取收入的一群人,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就是一个必然,想要靠权力来阻止竞争,来提高自己的收入,不仅违背市场竞争的道德,还最终会让所有人变得贫困。
要保护自己的权利,自己与企业主自主签订合同,违背合同,就去告他就完了,这就是法治,而不是祈求政府给自己一份强制合同。
中国古代农民打工,都会签合同。
而且古代的契约不但写的十分详细,有些契约还会要求有担保人的存在,甚至还得要求让工人的父亲或哥哥来签署。
如:
乙卯年正月一日,莫高乡百姓孟亚定阙少人力,遂雇龙勒乡百姓富郎弟盈德一年造作,断作价直每月断物捌斗,至九月末造作。
春衣汗衫壹领,皮靴一两,所用锄钁(jué),主人无付。分与盈德者失却,仰盈德祗当。若到家内付与主人者,不干盈德之事。若盈德抛掷,忙日抛却一日,勒物二斗,闲日勒物一斗。两共对面平章,更不许休悔。
如若悔者,罚青麦两驮,充入不悔人。恐人无信,故勒私契,用为凭,押字为验。(押)
兄富郎(押)
入作弟盈德(押)
这是一份在敦煌出土的大约公元811年——988年之间的契约文书,从这份契约中,我们可以看到,契约虽短,五脏俱全,不但包含了雇佣原因、雇佣时间、工资及支付、劳动工具所属,还写明了旷工和违约责任。
一个现代人,连份合同都不会签了吗?非得靠政府给你一份强制契约?
你真的以为劳动法的强制合同就保护了你吗?不一定。如果你足够优秀,要求在契约里写明,辞退我要赔三个月、甚至一年的工资,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为什么加班只是1.5倍呢,而不是两倍三倍呢?
你作为乙方,当然可以提出各种要求。对方也可以货比三家。一份强制的制式合同,其实否认了每一个人在市场中自由签订契约的权利,这是一种管制。
将自己在市场中的权利放弃掉,追求让政府出一份强制合同来保障自己,这是没有长大的孩子才会期望这种保护。
中国的劳动法应该进行修正,起码应该像婚姻法一样,允许双方自由签订契约,且法院仲裁的标准是按自由契约来处理。
成年人,有能力签订契约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劳动法是管制,不是保护。
整个东盟和印度,他们改革开放、市场化的起手式中,都有一个关键性的手段,那就是改革劳动法,将劳动法中的大量管制,全部清除,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外来投资。
也即,印度之所以穷,吸引不来外来资本,就是因为国内的劳动管制太过严苛,最终谁是最大的受损者呢?难道是这些资本吗?当然不是。
资本不去印度投资,可以去中国,可以去越南。最后受损的不是所有的印度人吗?
2023年前的十几年,中国的舆论上甚器尘上的,就是这种反商反资本反智的保护劳工的舆论。
2007年秦晖这种低智商公知开始疯狂攻击中国的血汗工厂,其实背后的理论就是剥削论,就是在骂资本作恶,他直接驱动了中国劳动法的出台。
血汗工厂论,的另一个翻版就引爆全网舆论的996风潮,发展到最后变成了B站要挂资本家路灯的疯狂舆论,让我不禁要反思一个问题。
当代大学生智商这么低么?连自己就是个乙方都搞不清楚吗?连自己就是一个出售劳动力的商人,都不能认知到么?他们不如农民工的智商么?
大部分父母 ,都在教小孩,工作要努力,要听老板(甲方)的话,多赚钱,一切靠自己(不要用卑劣的手段阻止竞争)。
这么多年的学习,他们学到了什么玩意?
好好当一个乙方吧,为他人服务,才能有收入,这是自古以来的每一个人都清楚的道理,劳动总是不爽的,总是辛苦的,为客户提供一点情绪价值大部分时候也是必要的,承认甲方(老板\劳动力的消费者)是你的衣食父母,有什么丢尊严的呢,不过就是一个事实罢了。
尊重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的必然吗?
当一个王自如并不可悲,董明珠是老板,她需要情绪价值,想听好话,作为客户,这点小要求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
最怕的是,简单的道理被扭曲了。
秦晖说,中国工厂是血汗工厂,就是说甲方压榨了乙方。郭德纲怎么不说消费者压榨了他呢?小卖部老板怎么不说顾客压榨了他呢?员工和老板的关系,不是一回事吗?自由市场下的你情我愿的交易,何来压榨?
千万被秦晖这种在野共产主义者、被司马南这种极左份子蛊惑了,最后变成了反剥削的SB,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明明想活得更好,但他支持的东西都让自己一天一天变得更穷。
但愿每一个劳动者,都认清这一事实,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自己就是一家公司,自己就是一个乙方,自己就是一个出售劳动力的商人。
只有认清这一现实,才能建立正确的合作关系,才不致于参与摧毁你的消费者(资本)、摧毁文明(交易自由)的舆论。
试想一下,郭德纲天天上台就说,你们这群观众,我总有一天要把你们挂路灯,是多么荒唐的一件事。
但这一幕,却在中国长期上演,而且其中很多人是高知知识分子。
少听这些反资本大V的话,多听爸妈的话,更容易看懂世界。那些留传下来千年的古训,大多是人世间的真理。
但愿 ,2024,这样的反智舆论能少一点,甲乙双方自由签订合同,法律保障合同及契约的执行,这才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