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经济学」有幸邀请到了国内知名奥派经济学学者冯兴元老师来主讲卡尔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冯老师作为资深奥派学者,主持编译过很多奥派书籍,另外冯老师精通德语,是德国维藤大学经济学博士。这次对《国民经济学原理》的精读,是基于德文原版的重新翻译和注解,原汁原味地解读,同时纠正某些翻译错误和误解误读。另外也会在微信群里组织答疑讨论,相信冯老师能够带我们一起把这本奥派开宗立派的书彻底学透。这次请冯老师过来,成本上会增加不少,但价格基本保持在原有水平上,原价 399,优惠价365,9月份还可享20元返现。
![]()
有人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这一离世,英国肯定要分裂了。事实上,女王在位这70年,“见证了英国殖民体系的崩塌”,加拿大、印度等殖民地,正是她亲手签署文件“分裂”出去的。英国在这件事情上做的挺体面的,这种和平分离的做法是大英帝国最后的荣耀。当然,这里面重要的是经济因素,直接统治一个地方,耗资巨大,不如与他们开展自由贸易。就说不列颠岛,她在与不在,英国该分裂还得分裂。苏格兰独立公投,2014年已经搞了一次了,只是因为过半数的人不同意分离,所以联合王国的体制才延续了下来。女王在苏格兰问题上,恪守王室政治中立,没有公开发表任何政治观点。假如当年独立公投成功了,女王能阻挡住吗?不可能的。她离世之前,苏格兰民族党的斯特金又宣布明年10月进行第二次公投,她能阻挡吗?也不能。别说分裂了,在英国一直有一个“推动共和主义的运动”的组织,整天要废除王室,认为王室的存在与民主、共和、平等的原则格格不入。这个政治运动也是公开进行的,王室也只能保持沉默,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民众去决定。最近的一次民调是在2022年5月举行的,62%的英国人支持延续君主制,所以王室得以存续。刚刚接受女王任命的女首相利兹·特拉斯,在上学的时候就激进主张要废除英国王室,现在议会选了这样一个人担任首相,女王还是得乖乖任命。![]()
所以我高度怀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是被利兹·特拉斯这个败家娘们给克死、气死的。怎么选了这样一位要掘我墓的首相?我又不能发脾气,于是气急攻心。不仅如此,此人不但要掘我墓,还要掘联合王国的墓。有人说她是哈耶克的信徒,这得是对哈耶克有多大的误解,还是对她有多大的误解?哈耶克的信徒,会说加大政府开支吗?会说发1300亿英镑补贴、冻结能源价格吗?会不断支持国有化的嗜血怪兽NHS吗?这分明是哈耶克的死敌——一个典型的凯恩斯主义者。(不是谁都配称“铁娘子”)这种人,就喜欢扩张政府权力,啥都要管。你总想把一切都管起来,就会加剧分裂倾向。你少管一点,充分放权,大家自由自在,根据本地实际安排自己的生活,想跟谁贸易就跟谁贸易,分裂就没有必要。所以分裂都是管控太严的结果。那这样一个首相上台,可不是要把我念兹在兹的联合王国搞崩了吗?好吧,你又是克我又是给我装气,我还啥都不能说,老娘也活够了,你们慢慢闹去吧,我去见上帝落个安生。这一摊子,交给我那不成器的儿子查尔斯去收拾吧,儿孙自有儿孙福。这都是玩笑话。女王96岁了,在中国人看来是“喜丧”。人们对她充满敬意,对她的离世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其说英国人在支持王室和君主制,还不如说大家喜欢女王奶奶。人们已经习惯了她作为英国的象征而存在,现在没了她,换一个查尔斯三世,这还是英国吗?伊丽莎白二世见证了当代世界历史,是一个活化石;她见证了从丘吉尔到特拉斯的十五位首相。内阁如走马灯,她却岿然不动超长待机,并且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大家都知道1215年的大宪章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历史上的君主,权力比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大得多,但是跟大一统的绝对帝王相比,权力还是要小得多,受到了重重限制。人们往往会看重那些写在纸面上的宪政制度和权利法案,夸大它的作用,却看不到的是,任何宪法和人权表,如果没有人们观念的支持,都将是一纸空文。总是有一种并不写在纸面上的、由观念决定的制度机制,才是约束国王权力的法宝。古代英伦和欧洲大陆,王国林立,没有那种大一统的权力遮天的皇帝,贵族治理之间有竞争关系,人口的流失对他来说是致命的,所以他们的统治会审慎而节制。用经济学的话说,就是时间偏好低,更加注重长远的利益。这不是说君主制就有多好,或者说君主就有多么仁慈,而是说,这是他的利益所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泾渭分明的,国家就是国王和贵族的财产,剩下的人不是“国民”,而是臣民和子民,国家跟他们没关系。打仗,是国王和贵族的事情,跟平民也没关系。既然整个国家和人民都是他的私产,他就会更加注重维护私产的资本价值。为了更长久和稳定地盘剥,那就必须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如果他横征暴敛、挥霍无度、滥施淫威,要么被贵族们联合起来推翻或者干掉,要么人民就会揭竿而起,那样对他不利。英法之间打了那么多年,但是英法普通民众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仇恨。打仗那都是皇家和贵族的事情,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关老百姓什么事呢?那时候民族主义尚未兴起,人们没有多少国家观念。你要像现在这样说,为国家赴汤蹈火,那时候的英国人会认为你疯了——国家是谁,关我何事?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写了一本《英国简史》,除了用犀利辛辣的语言讽刺历任国王的愚蠢和荒诞,就是写历任国王怎么到处借钱。因为向平民征税根本行不通,根本就不是我的事我为什么要掏钱?所以会遇到大量抵抗,也没有现在的“金税四期”和美国高效率的劫掠集团IRS。于是就只能向贵族们借。借来的钱,父债子还,这是王室的事情,跟老百姓还是没关系。再加上都是亲戚,边打边谈、适可而止、打的同时就严格管控风险,一直寻求和平解决,因此讲究“战争艺术”,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另外,正因为战争是贵族的事,那时候也没有义务兵役制,培养一个兵士的成本很高,牺牲了对自己损失很大。这就有效地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因为战争就是烧钱游戏。所以死伤人数和战争消耗要比现代社会小得多。像一战二战,动辄死伤数百万,在古代君主哪里,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就不同了,民主选举上台的政客,只是国家这个财产的临时代管人,他并不享有资产的未来价值,任期就那四年或者八年,所以为了竞选利益可以牺牲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尽快地变现。民主制了,开放权力通道了,小黑和老川这样的人,都能当总统了,华裔也可以当州长了,大家都可以投票了,这国家好像是大家所有人的,消除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界限。但是谁在掌权谁在被统治,其实是清清楚楚的,谁在缴纳税金,谁在消费税金,同样清晰可辨。然而人们在民主的糖衣炮弹下,在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旗帜下,认为国家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于是要被强制征召入伍,傻乎乎地舍家弃女去当炮灰,对一群根本无冤无仇的人大开杀戒,拿砍下来的头颅数量论功行赏。巨大的征税权力和几乎没有限制的印钞权,让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让人们低估战争的成本,由此全面战争和大规模全民战争得以产生。古代欧洲国王,当然也是无耻的剥削者,他们在皇宫里钟鸣鼎食,贵族之间荒淫无度,但是其对全民的剥削程度,是低于现在的政党和总统首相的。他们要是看到现在的统治集团可以对所有人课征重税、动辄组织起几百万人替自己卖命,真的要羡慕死了,那是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总而言之,君主制下的国王,对整个国家的统治力是有限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这并不单纯地取决于签署了什么宪政文件和权利法案,而是当时的社会民意,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机制决定的。况且,能签署权利法案,本来就是观念的产物。当然,这也受制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交通等比较落后,客观上造成了统治的力量难以辐射到边。不像现在,高科技来了,一个健康码,就能像孙悟空指你一下一样,把你死死地定在那儿。到了20世纪和二战以后继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手里,女王更是成了一个“吉祥物”一样存在。她在政治问题上从不表态,严守政治中立原则,一切交给议会处理,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控了上面那些巨大的权力。权力并没有消除,只是从国王转移给了议会而已;权力也更没有减弱,反而大大了加强了。国王在理论上还有权力,例如签署法律、任命首相、宣布议会开幕等等,但是她是端上来什么菜就吃什么菜,只能签“同意”。她还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可以宣战和媾和,但是议会让你宣你就得宣,它不宣你宣了也没用,实际行使这项职权的是首相和国防大臣。她甚至还可以解散议会。然而这权用不得的,这就是个“睡美人条款”。她要是敢解散,议会就会废了她,甚至像克伦威尔一样,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所以她没权。即使有权,她也不抓,因此才拥有了稳定的地位和优渥的生活。英国议会下院有一个黑杖传令官,在议会开幕时邀请下院议员去聆听女王演讲。他们至今仍然维持着一个礼仪,进下议院门时必须用黑杖敲击几下,以使国王对议会下院的尊敬,谨守权力边界。![]()
![]()
这个仪式和传统就是从查理一世那儿流传至今的。查理一世因为和议会发生冲突,曾经派人到下院抓人,由此直接引爆了英国内战。从此,国王不得进入议会下院,就变成了一个传统。当下院选出议长的时候,他们又延续了一个传统:议长要装作不想当的样子,被几个议员夹持起来“押送”到议长席上。这也是因为,过去谁当议长,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因为国王会兴师问罪,把议长砍头。![]()
哈哈哈哈,正如美国一位政论家(名字忘了)所说:英国这个国家,总是喜欢保留那些没用的传统,似乎越古老越莫名其妙越好。但是这都表明了一件事:女王是没啥权的,她也不抓权,不表态,维持了这个微妙的平衡,所以才保全了王室。但作为这个国家的象征,却起着鼓舞斗志、团结人民、消弭分歧的作用。女王离世的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二战纳粹轰炸时,就是王室的避难所,当时许多人主张王室应当流亡,但是他们为了展现和国民同进退的决心,毅然留在国内。看过《国王的演讲》的人都知道,女王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有口吃,但是在二战中却坚守在英国,克服自卑和恐惧向人民发表演讲鼓舞斗志,赢得了崇高的威望。![]()
在英阿马岛战争这样的重大事件中,女王同样恪守不干涉的态度,只是在撒切尔夫人向她礼节性征询意见的时候隐晦地说了句:安德鲁王子有意参军。撒切尔夫人就已经心领神会。不过,她也从未就此公开表态,而是严守了王室的权力界限。没实权,不表态,不干涉,出来就是子民们要团结一致,相亲相爱;国家遇到困难了,就出去看看国民,演讲演讲说些好听话,安抚国民的焦虑、冲动、恐慌,成为国民的精神和情感纽带;作为一个活化石一样的存在,代表共同的传统,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历史;优雅得体端庄的礼仪、衣着、举止、口音,让她成为代表英国的最佳人选。以上种种,根本不干坏事,出来就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人畜无害的样子,谁能不爱戴呢?所以要那么大权干什么?呆在温莎城堡里吃香喝辣,每年还有财政供养,少管闲事,英伦三岛人民爱戴,世界人民充满敬仰,大不了就是处理一下几个不成器的子孙辈乱搞女人这些家务琐碎事,多好啊。
祝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安息。
![]()
中秋节你是不是又回不了家了?她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发表的圣诞演讲,肯定说到了你的心坎里,送给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