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当地时间12月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49票赞成、5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阻挠了一项价值1105亿美元的紧急支出法案,其中包括对乌克兰和以色列提供援助。
当日表决前,美国总统拜登警告说:“如果普京拿下乌克兰,他不会就此止步。”“我们不能让普京赢。”前一天,美国财长耶伦也直言,如果国会未能批准最新的援乌资金,美国将“为乌克兰的失败负责”。
援乌,是西方政治中近两年的政治正确,但是,这一法案未能通过,且是在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51席,简单多数),这说明了如下问题:
一、舆论依然是主导国际政治的核心要素
巴以冲突成为新的热点,而俄乌冲突则象一幕歹戏拖棚的老电视剧,已经不被人们所关注了。
俄乌冲突正热时,美国参议院是高票通过类似法案的,支持票数能高达80票以上。议员们也要面对舆论,他们也怕被舆论所批评,所以只要在热点事件中站队错误,依然会影响他们的政治生涯。
但现在民众们不再关心俄乌战争了,这时,就会回到传统的政治对决,即红蓝对决的政治逻辑当中。
民众是不是关心这些热点问题,成为议员们投票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准。
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一样出现类似的问题,最近两个月,乌克兰收到的援助只有去年的20%。
任何热点事件引发的情绪,持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哪怕俄乌战争就在欧洲大陆,欧洲人民也更关心巴以冲突了。
政客必然以迎合舆论热点为目标,也会频繁在热点事件中进行积极表态,当热点不在时,再大的事,也就变成小事了。
二、传统两党政治的运行逻辑是选票交易
传统两党政治的对决逻辑时,你支持的,我必定是反对的。如果要让我支持你的决定,那么,请你也要支持我的另一个主张。
传统议会中两党政治的常态就是选票交易。
共和党的议员提出的条件是,你要想让我投这一票,那好办,你得答应我另一个条件,那就是管控美国边境的外来移民。
选票交易是一种造成议会支持政府扩权的最主要的政治手段。
A州有军事工业,只要支持战争,那么军事工业就会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带来更多的收入,那么A州的议员就会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由支持扩军的法案。
B州有大量的医药产业,那么只要支持医药业的发展,也能带来更多的收入,于是B州的议员就会倾向于要求政府出台管制外国药品的法案,以帮助本州的医药产业获取更高的垄断收益。
A州的议员和B州的议员就会在议会形成选票交易,这一次我支持军事扩张,换你下一次支持医药产业垄断。
于是,政府扩权的方案一次又一次地被通过。
这次外国军事援助法案,我相信一定能通过,只需要民主党与共和党议员进行选票交易就可以了。
历次两党无法达成一致,导致重大法案无法通过的情况几乎是极为少见的,原因就在于背后总是可以通过让步换取反对者的支持。
政治学上为这种行动取了一个好听的说法,叫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
当然这只是一种自我美化政治肮脏行动的说法,无数人说美国这样的社会是可以有纠错机制的,在选票交易下,一眼就能得出结论,不可能纠错。
福利只会越搞越多,管制只会越搞越多。主张小政府的川普一样大量印钞,也从未减少过美国的整体税收,也从未减少过美国政府的整体开支。
因为要让民主党同意他的法案,共和党就必须同意另一项增加开支的法案,怎么可能纠错呢?
只要美国民众的整体观念不改变,自由至上主义在美国被彻底边缘化了,那么美国是不可能纠错的。
三、巴以冲突正在撕裂美国
美国两党政治精英在巴以冲突中,都是清晰站队的,那就是站以,两党政治精英中并不存在明显的分歧。
但是,年轻世代的看法与政治精英们看法不一致。
美国年轻世代在TikTok等社交媒体上不吝展现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一些亲以美国政客再度找到由头炒作所谓TikTok“威胁论”。
综合美国Axios新闻网和《纽约邮报》10月31日报道,在美国,过去两周里,TikTok上添加“支持巴勒斯坦(stand with Palestine)”话题的帖子是“支持以色列(stand with Israel)”的两倍多。从全球用户来看,也是这个趋势。
这一情况令“亲以反巴”的共和党人分外“担忧”,一些议员强行将美国年轻人对巴以冲突的看法归咎于TikTok的“推荐算法”,声称应在全美范围内封禁TikTok。
政治舆论是有着强烈的外部性的,在算法的加持下,更容易形成抱团并强化自已观点的互联网舆论效应。
如果我以一个商业的角度来给TikTok建议的话,我是希望TikTok自已主动全面封禁所有有外部性的政治舆论,回到其分享美好生活的理念中去。
否则,这家企业很有可能会因为其强大的推荐算法,成为各国政治舆论的传播核心平台,从而卷入政治冲突中,让这家企业的前途无法看清。
政治舆论不是普通的市场产品,而是观念斗争的前线,TikTok基于算法的内容传播在全球企业中,是绝对王者的存在,但这种存在已经对传统政治精英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如果站在张一鸣的立场,做个生意罢了,何必成为政客们的眼中钉呢?
我认为抖音是世界上当下最有价值的互联网企业,但由于其平台对政治性舆论的传播能力,让他的价值大打折扣,因为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TikTok不改变,它被各国政客们反复骚扰是迟早的事,哪怕他在号称言论自由的欧美国家,因为它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了传统政客的政治地位。
TikTok已经成为了民粹舆论对于精英政治最佳的攻击平台,抢人饭碗、夺人地位,当传统政客们感受到这种威胁时,他们才不在意所谓的言论自由规则呢,已经有部分州通过了全面封禁的法案,虽然被美国最高法院阻止了,但,你得看趋势,TikTok被政治骚扰是不会停止的。
欧洲和美国的政治精英,在巴以冲突中都感受到了这一种基于算法带来的舆论对传统政治生态的冲击。
政治舆论不是市场,不是符合他人的需求就是好产品,政治舆论是斗争,往往是对强制力(权力)的争夺或对权力精英们毁灭性的打击。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一个特征就是,传统精英社会正在全球范围内被解构,越来越多的素人成为政治明星,而这其中的冲突是你死我活的,企业涉入其中,危险很大。
因此,拼多多更有前途,更不会被政治当作眼中钉,但抖音则不一样,他将成为反复被全球政客折腾的企业,如果他不能调整自已的定位的话。
只要世界存在这种撕裂性的话题,那么抖音就将在成为舆论撕裂的核心平台。
不管抖音在谁手里,一样面临这个问题,这是互联网算法媒体时代对传统政治的解构,与抖音创始人是哪一国的一点关系没有。
美国之所以现在才进入全互联网媒体生态,是因为其传统媒体太过强大,中国早就进入了。
抖音杀到任何一地,都攻城掠地,仅仅是说明了新媒体技术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对于传统媒体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由于政治运行建立在舆论之上,这也将带来全球政治生态的剧变。
新技术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全球舆论冲突,对传统精英政治体制的解构,现在刚刚拉开一个大幕,我也可以先下一个定论,不久后,所有的政客要选举,先得注册抖音帐号。
得TikTok者,得天下,会成为未来的各国政治显学。
对应的是,一个全球互联网民粹政治时代已经开启了。当然,很多人不理解什么叫民粹,民粹就是以反对精英政治,反对传统精英统治为其特征,以呼吁底层来攻击传统政治精英为主要政治操作手法的一种政治操作手段。
民粹只是个中性词,因为传统精英集团政治的确是肮脏的,是有着明显的剥夺性和掠夺性的。
阿根廷的自由至上主义民粹是米莱,米莱也是素人当政,他也天天要打倒精英权贵集团;
川普也是民粹,天天要清理华盛顿沼泽,痛骂美国的政商关系,但他还是贸易保护主义民粹的代表人物;
桑德斯也是民粹,他和川普一样要清理华盛顿沼泽,他要迎合的是美国那帮要均贫富的左翼民粹主义。拜登则代表着传统的建制派精英。
莫迪是民粹,印度教民粹主义的代表人物,但不影响他持续推进印度的市场化;
普京也是民粹,打着打击寡头政治的理念,迎合大俄罗斯主义民粹,成为了俄罗斯长久执政的政治人物。
泽连斯基也是民粹政治人物,也是以痛骂传统政治精英的理念上台的。这样的政客全世界都一大堆,包括台湾的柯文哲、韩国瑜都是这种政治人物。以后,素人当政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伴随着民粹政治过程的是,精英被踩到了脚下,传统政客、被怀疑官商勾结的企业家、传统的专家学者这些在原来的精英媒体时代的主角,都掉落神坛,任人羞辱。
正确或错误的观念会伴随着民粹政治的发展,更快地改变政治,比如阿根廷或许会出现更快的市场化改革,也会有些地区,会快速进入贸易保护主义的陷阱,比如美国,欧盟。
新媒体下的民粹政治,比几年一次的选举能更快地将民意直接转化成为政治,政治的不确定性会变大。
政客们的主张,都是从公共舆论中提炼出来的,在政治竞争的过程中,即在争夺最终决策者宝座的竞争中,那些最缺乏道德底线或是最擅长于煽动民粹的政客和政党将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的奇葩或是反政治正确的政治现象将层出不穷,我们就身处这样的世界当中。
世界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强,是好是坏,不知道,本来世界的变化就没有什么规律。但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将生活在新媒体带来的民粹舆论当中,已经是一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