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金二 ,作者南洋富商
时刻准备着!
我的视频号,正在做一个社保系列,欢迎关注:
01
所谓两脚羊,是古代的一种对于吃人的说法。传说出自羯人军队以汉人少女为食物,称为两脚羊。野史记载羯族军队带二十万汉族少女,白天做军妓,夜晚成军粮。
野史故事上还有鲜卑慕容或鲜卑段氏带五万少女做军粮的记载,吃了四万二,剩下8000吃不了推下易水淹死,易水为之不流。
甚至一些专业人士也引用这种传闻,比如清华大学教授雷海宗在历史课本里就这么记录。
但是,对于雷海宗这种说法,史学家在正史中找不到任何出处。翻查晋书正史,对双脚羊或者以人为军粮的记载几乎没有,只有易水河边溺毙八千人的记载,以及后赵太子有吃人的记载,还有就是抢掠妇女的记载。
不近晋史里面没有,即便后来几百年的史书里,也从来没有记载。
在宋代以前的所以文献中,也没有「二脚羊」的说法。
可见所谓羯人和鲜卑士兵以大批少女为两脚羊的事,纯属子虚乌有,完全是后人伪造瞎编的。
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连年征战,战乱加瘟疫,偶尔出现「人相食」,但是这只是灾民之间发生的事,而非军队大规模吃百姓。
十六国时代军队吃人的记载,也不是没有,但是不是羯人和鲜卑,而是前秦的苻登。
苻登并不杀人吃肉,只吃死掉的敌方军人肉。甚至不会杀俘虏吃。更不会吃百姓。
在苻登的食人军团一路攻伐,一路吃人且大胜之时,史书记载有十万余氐、夏百姓投奔苻登。
这些汉人百姓不仅不投奔以汉人为元首的东晋大军,反而投奔氐人符登。可见苻登至少在声誉方面远超东晋。
在苻登与姚苌大军相持的阶段,苻坚大军没有粮食,只能采野果充饥。
在苻登与姚苌大军相持阶段末,苻登大军遭到了姚苌大军突袭,有五万百姓被姚苌大军劫掠而去。
可见苻登虽然有「吃人」之名,却并非凶残之师,甚至饥饿时代还不会掠夺百姓粮食,更不会杀百姓吃,可谓军纪严明的军队。
至于后人编造的羯人和鲜卑人以汉族少女为二脚羊的故事,虽然很符合某些人的口味而广泛流传、以讹传讹,但是在历史上完全不存在。
02
「两脚羊」一词,最早出自宋朝。
「两脚羊」的说法,《鸡肋编》是最早的出处。靖康战乱后,北方一片狼藉,灾荒和人吃人的时间持续了很多年,范围也很大,从中原到江淮都普遍存在。
《东京梦华录》展示了北宋鼎盛时期的各种精致生活,当时的人或许很难想到不久后仅仅一场战争就改变了这一切,把整个北方变成了人吃人的人间地狱。
灾荒的原因,是宋金二国的战争导致百姓纷纷逃难,土地荒废。
当时甚至岳家军在护送百姓的途中,也不得不从路边的尸体身上割肉以维持生存。记载这段历史的是岳飞的孙子岳珂,他只是记录这段悲惨历史,而非「抹黑」他爷爷岳飞。
在宋朝也确实出现官兵杀百姓吃的事件。这事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太原保卫战和开封保卫战。那是比「二脚羊」事件稍微早几年的事。
在金军攻打太原的时候,史书记载:
而到了南宋末年,宋朝大将史嵩之围困金军占领的唐州时,城中粮尽,金国将军乌库里黑汗,杀其爱妾以啖士,士争杀其妻子来充饥。
可见无论宋军还是金军,虽然他们都是官兵,到了战争时代都可能吃百姓。
03
在古代,经常发生人口大灭绝。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大灭绝起始于秦始皇统一六国。
东晋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一书中,给秦朝侵略战争的杀人数量做了个测算,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使得天下人口折损了三分之二。
秦灭六国后并没有能力掌控疆域,到处揭竿而起,各路豪杰连年征战,这是另一场人口大灭绝,汉朝就是这样一个在无数尸体上建立的王朝。
汉朝经过一段时间休养生息,人口达到5767万,到了汉武帝年代,又迎来了另一场人口大灭绝。由于汉武帝奉行「虽远必诛」,短短几年,把中原人口减少了一半。
王莽死后,各方混战,到东汉建立,又一场人口大灭绝。
东汉之后,则是一场更大的人口大灭绝——三国混战,赤壁大战后剩余140万,公元221年达到极限——全国人口只剩90万。
在这些人口大灭绝的年代,尤其是三国,军人是否有以人的肉为粮草的「两脚羊」记载?
首先从袁绍开始。
袁绍围困东武阳,城内粮食断绝,从老鼠到马鞍都吃光了。最后守将臧洪亲自杀死自己的爱妾,以食兵将。
不仅袁绍军队吃人肉,刘备军队也吃人肉。
建安元年(公元196),刘备欲攻打广陵取一立足之地,此地守将为当时在袁术麾下任职的孙策舅父吴景,守御森严,久攻难克。于是,刘备军上万人马便这样为袁术、吕布两军夹击,困于广陵,军需断绝,「饥饿困踧,穷饿侵逼」,因此麾下将士属吏竟然「大小自相啖食」。
曹操军队吃过人肉吗?
在《三国志·魏书·程昱传》引注的《世语》当中曾经记载这样一件事:曹操的军队没有粮食吃,程昱搜刮本县,也就是程昱的老家东阿县,给曹操提供了三天的粮食。其中有一部分居然是人肉干。这是兴平元年(公元194)的事情。
04
军队发生大规模吃人为粮的时代,经常发生在战争围城。最著名的事件,是睢阳之围中,守将张巡的军队吃人事件。
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
这时城中守军很多因饥饿而死去,留存又大多伤残疲惫不堪。这时,张巡杀其爱妾,煮熟犒赏将士。许远也系其奴僮给士兵吃。
张巡下令,将城中的老弱妇孺都给抓起来,当成军粮煮了吃掉。以至于城中好几万老弱妇孺被活生生吃掉了。最后城破时,城内只剩下400多人。大约有三万多人被吃。
城破,张巡英勇不屈,被杀。
唐肃宗立即给战亡的张巡追封大都督、邓国公的爵位,得到国公之位,张巡的身后地位可以说是非常之高了。
在古代,张巡被视为千古名臣,是道德教化的榜样。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绘像于凌烟阁。至清代时,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
05
大清国庞大疆域的建立,正如秦、汉、元、明的建国一样,同样人口大灭绝的过程。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被称为「满清大屠杀」。
满蒙人口稀少,总数不过数万,最终导致上亿人死亡的大屠杀的主要凶手,当然不是满蒙士兵,而是投降的百万明代官兵,以及不断参加清兵的原本的明朝百姓。他们摇身一变,就变成清兵。也有一些不愿投降的士兵,比如李定国、郑成功,依然打着南明的旗号,抵抗大清。
顺治壬辰年(1654年),南明的李定国,打到广州新会。李定国原来准备和郑成功在广州会师,结果郑成功再三犹豫,迟迟不肯发兵。李定国只好独自攻打新会。
新会守军负隅顽强,围城8个多月,不能破城。城中粮食短缺,守军就开始吃城中的居民。吃人的方式是挨家挨户动员市民,要求他们每户人家「为国牺牲」,至少贡献一个人当军粮。
清军向百姓宣传,如果新会失守,朝廷就会派兵屠城,百姓都是心思单纯之人,所以一门心思坚定守城。
大多数人甚至是自愿被吃,总比大家灭绝好。
在李定国大军到来之前,有一队一百多人的村民想进城避难。新会县令不让他们进城。守军的将领却坚决放他们进城。
县令很不高兴,说是即使他们不是奸细,围城之后野要浪费粮食。守军将领说:他们不会浪费粮食,反而能顶10天的粮食。
乡人求入者数百,县令欲勿许,守者曰:此事急时十日粮也。
八个月后,城解围了,新会城被吃了一万多人。
某年的寒食节,这个守城的将领走在路上,有几个人跑过来围着他磕头。他很纳闷。跪拜的人就说:寒食节要给亲人上坟,小人的亲人被大人给吃了,没有坟可以祭拜,所以我们就对着您祭拜。
新会围城,郑成功没有参与。但是顺治三年围城漳州的事,是郑成功的战功。
漳州的清兵没有像新会那样要求挨家挨户「奉献」一个人当军粮。他们挨家挨户搜刮粮食,作为军粮。
八月,漳州被围已近半年,城中粮食极为紧缺,守军继续挨家挨户搜括民间粮食。
一碗稀粥索价白银四两。八、九两月每石米价贵至五百五十两,接着完全断粜。居民以老鼠、麻雀、树根、草根、树叶、水萍、纸张和皮革等物为食,饿死者不计其数,最后开始「人吃人」。
民相食、父子相食,人肉价格奇贵。
《小腆紀年.卷第十八》记载:『有士人素慷慨,率妻子一恸而绝。邻舍儿窃煮食之,见肠中累累皆故纸,字画隐然可辨;邻舍儿亦废箸而绝』——邻居偷尸体煮着吃,结果在尸体肠中发现未消化的字画纸张,偷尸体的邻居实在吃不下去结果也死了。
有公婆俩打算把媳妇吃了,这个媳妇逃回自己家,却被自己家父母吃了。
《台湾外纪》:独一家舂米粉成块,抹以泥;更深呼食之,得不死——这一事例是一家人以泥土混合磨碎的米粉当做干粮,勉强活了下来。
更有女人担心被吃,率先联合起来杀男人吃。
漳州城据说死了73万。史学家认为或有夸张。只是真实数据已经无法考察。
06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苦到极致,大概就是成为两脚羊的年代。
历史是人写的。故事更是人说的。
子虚乌有的残暴故事,会被安放在羯人、鲜卑人头上。毕竟羯人已经几乎被石闵杀光。鲜卑也已经灭国。
吃光睢阳百姓的张巡因为对抗安史之乱叛军,功绩显赫,成为千古忠臣。
睢阳百姓被吃之苦,后人不怪张巡,却怪安禄山史思明。
如果当年大燕国灭了唐朝,史书给张巡应该是另一种评价,历史也会以「安史之燕」代替「赵宋」。
李定国、郑成功等人,围城造成百姓死亡,今日的人们却经常把灾难归结于清兵之恶。而不是责怪李定国、郑成功阻碍大清国的统一大业。
其实无论守城之清兵,还是围城的南明兵,被吃的百姓,大家主要都是汉人。
喜欢的话,给个三连。